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
还不知道:项羽为人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项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些史料颠覆你的认知。
对于项羽的评价我总结为:凶残且背信弃义,有妇人之仁而又武力值爆表的“痴情”汉子。
项羽并没有真正的做过皇帝,但是司马迁在作《史记》的时候,却高看他一样将项羽列入本纪而作《项羽本纪》,这可以看出项羽的历史地位。他不仅个人的武力值爆表,还带领六国军团灭了暴秦。
尤其是太史公在巨鹿之战中对项羽的描写,将他的作战之英勇,决策之精妙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显现出项羽的“霸王”之气!正是太史公描绘的巨鹿之战,而将他神化,捧项羽上了神坛,成为一代战神。
后来,经过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的渲染,如今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这一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正如大诗人李清照所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一切对项羽的描述,可以说完全符合了中国文化中对“英雄”这个词的解释。
但是,后世对项羽的关注多在与他“英勇”的一面,却少有人去关注他“阴暗”的一面!
司马迁在神化项羽的同时,好在没有完全违背一个史官该有的客观公正。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同样对项羽做了另一面的评判,他如此记载道:
“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信,奋其私智而不师青,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太史公这是什么意思呢?
项羽违背了当初与诸侯王的约定,背信弃义废楚怀王而自立为王。他自持灭秦功高而不效仿古人,导致诸侯叛离,所以楚怀王也说项羽简直是“剽悍猾贼”!这一点可以概括为项羽:无信且自傲自负。
其次,项羽大半辈子征战沙场,要评价他那就不得不看看他在战争中的行为。因为战争有时候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性。
“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这是《项羽本纪》中记载的项羽第一次对襄城的大屠杀。其实,不止这一次,在《项羽本纪》中一共记载了六次关于项羽的屠杀事件:
第一次是襄城的屠城,坑杀了襄城全城士兵跟平民。
第二次是城阳大屠杀,同样杀光了抵抗自己的全城平民(这次屠杀参与者还有大汉的建设者刘邦)。
第三次是新安大屠杀,也是最著名的一次,坑杀了章邯率领的秦军降卒20万余人,最后仅留章邯,司马欣跟董翳三人活口。
第四次进入咸阳后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不计其数,并大掘墓,烧毁古法典籍无数!这次破坏不仅是对生命财产的一次大破坏,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上的的一次浩劫
第五次便是破齐后的大屠杀,坑杀了田荣降卒数目不详,硬是逼反了复辟后的齐国。
第六次是外黄大屠杀,不过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最终好不容易放弃了。
以上可以看出,项羽凶残程度在历史上也能排的上号。关于这些,我只能用一个词概括:凶残!
最后一点就是项羽的“仁慈”:妇人之仁
韩信曾这样说过项羽: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韩信的这句话什么意思?
就是说项羽任人唯亲,不会任用有能力的人,这也是他最后败与刘邦的主要原因。韩信当面跟随项羽,根本得不到重用,所以才投靠了刘邦。
但是项羽却对下属非常关爱,下属生病了他能心疼的流泪,但就是不给你实质性的东西。正如史记中记载,项羽对于有功的人,授印在他手中把玩的没了棱角,他也不舍得赐予他人。
这一点就可以总结为项羽:妇人之仁。太小家子气......
文章的开始对项羽的总结中,痴情一次加了引号,是因为这一说法有待考证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围困。此时他大势已去且有四面楚歌,面对心爱的女人虞姬,项羽在军帐中饮酒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如果单从文学角度来讲,这首歌写得还真不怎么样,但是结合历史背景解读起来,又觉得这首歌的确苍凉悲壮,情思也缱绻悱恻。
这就是《垓下歌》,没想到这位凶狠残暴,经历惯了沙场生死的汉子,竟然也对自己深爱的虞姬表露出了儿女情长,发出了英雄气短的哀叹!随后,虞姬也是拔剑起舞,自刎与项羽怀中。这才成就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项羽的“情”也是由此而来。
但是,《垓下歌》这首诗在正史中并没有出现!
这是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而来。而《楚汉春秋》是汉初陆贾所作,本诗从此处出现,从史料来源上来说,倒也没大问题。但是有人认为汉初的五言诗不应该如此工整成熟,有些怀疑它的真伪。并且《楚汉春秋》为一部杂史,史料价值也相对有限。
所以,对于项羽与虞姬的凄美爱情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常见,是否符合史实有待考证,所以关于项羽的“痴情”这一人格,姑且用了引号。
综上,我们纵观历史史料的记载来评判,可以项羽说既有战场之上万夫不当的气概,也有杀人成性的凶残;背信弃义的小人作风跟他自傲自负的性格,最终让这位秦末战争中脱颖而出的楚国将军含恨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