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说起王阳明,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他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王阳明四句教》被称之为《心学四诀》,这是“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所在,也是“阳明心学”对于如何践行“知行合一”的具体指导,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心学四决”,共同体味“阳明心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吧!

无善无恶心之体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无善无恶是心之本体,即“阳明心学”当中的“天理”,它处于“未发”的状态。既然“未发”,那么在这种状态之下,一个人就不会被自己的私心物欲所遮蔽,无欲无求,也就根本不存在善恶之分,这正如一个初生的婴儿一样,一切有如一张白纸,毫无善恶的观念,自然也就无欲无求,世俗欲望的侵扰折磨也就少了。“无善无恶”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中常说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也是我们所应追求的境界。

有善有恶意之动

当然了,“无善无恶”只是一种理想中的状态,人毕竟是有思想的个体,即便修为再高的人,都不可能彻底摆脱欲望的束缚、完全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不可能存在的,是不合理的。

在“阳明心学”看来,“天理即是人欲”,这和“存在即合理”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有欲望是很正常的,这就是“天理”。而欲望一旦产生,人的意念就会活动,就进入了一个“已发”的状态,善恶之分也就随之出现,比如:有人有孝顺父母尽孝道的欲望,有想帮助别人、扶危济困的欲望等意念,就是善的;有人有偷盗抢劫以满足一己私欲的欲望、有不劳而获欲望等意念,就是恶的……这些就是欲望驱动意念活动之后必然会产生的善恶之分。

知善知恶是良知

“天理即是人欲”,人的欲望驱动意念活动之后必然会产生善恶之分,既然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天理”,那么,我们就要面对并接受它,而不是忽视它的存在。

善恶产生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正确认识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这就是“良知”,这是“认识论”中很重要的一步。因为我们只有知道善恶之别,才能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行动才不会走偏。因此,可以这么说,“知善知恶”的“良知”是一切行为重要的基本前提!

为善去恶是格物

那么,人们在欲望的驱动下产生了善恶、并且能够准确区分何为善、何为恶之后,应该做什么呢?那就是“为善去恶”,这在心学上被称之为“格物”,是“阳明心学”的最终落脚点。

所谓“格物”,就是要求我们在认清善恶的基础上,推动从认识到实践的转变,也就是说,要将善的欲念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上,而将恶的欲念彻底根除。比如:我们都知道,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善举,那么我们就要大力弘扬这种美德,尽己所能,让父母颐养天年、安享晚年,这就是“为善”;我们都知道,偷盗抢劫是一种恶行,那么我们就要想尽办法让自己从思想上切实消除这种欲念、行动上杜绝这种行为,这就是“去恶”。

阳明心学要义的核心

从《王阳明四句教》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短短4句话28个字,但它是对“阳明心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对认识事物到具体行动都做出了具体要求和实践指导,它要求我们:在对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就要付出相应的行动,做到“知行合一”,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这就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要义,也是其最终落脚点。

启示

我中华泱泱大国,历经上下五千年,留下了丰富璀璨的传统文化,不论是修身养性,还是经世治国,我们都能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而“阳明心学”就是这所文化大观园中耀眼的一枝,耀照千古。如今,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到处都充满了诱惑,也催生了人们各种欲望,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在这些形形色色的诱惑和无休止的欲望当中迷失自我,从而自找烦恼、庸人自扰,这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翻开这些尘封的典籍,从中多汲取养分,重新审视自己,拨开那些蒙蔽我们本心的尘灰,不求达到多高的境界,但至少,我们的心灵会轻松许多,或许这样,我们的欲望就会少一点,烦恼也就会少一点,而幸福快乐就会多一点!

相关推荐

​奥西里斯:埃及神话中九柱神之一的冥王

​奥西里斯:埃及神话中九柱神之一的冥王

75

奥西里斯:埃及神话中九柱神之一的冥王 埃及神话中 奥西里斯的身份 奥西里斯(Osiris),是古埃及神话中的冥王,也是植物、农业和丰饶之神,赫里奥波里斯-九柱神之一。 他生前是...

​商鞅为何必须死

​商鞅为何必须死

126

商鞅为何必须死 要说咱们历史上最悲剧的改革家是谁?那绝对是商鞅魔术了。商鞅在秦国所实施的变法愣是将秦国这个濒临灭亡的小国变成了令山东六国都闻风丧胆的天下强国,之后为...

​刘泽清为什么不救崇祯皇帝

​刘泽清为什么不救崇祯皇帝

114

刘泽清为什么不救崇祯皇帝 刘泽清是明朝末年将领,官至山东总兵。不过崇祯帝曾让刘泽清率军入京抵抗大顺军,但刘泽清却谎称自己坠马,不愿出兵营救。其实刘泽清是一名将才,但...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与六大思潮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与六大思潮

127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与六大思潮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学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一般在...

​徐璆是个怎样的人

​徐璆是个怎样的人

121

徐璆是个怎样的人 徐璆是东汉末年大臣,将军徐淑之子。可能多数人更熟悉演义中的徐璆,袁术死后徐璆将袁术身边的人都给处死,然后夺得玉玺献给曹操。徐璆的这番举动让曹操欣喜...

​南美洲的国家文化——厄瓜多尔

​南美洲的国家文化——厄瓜多尔

84

南美洲的国家文化——厄瓜多尔 厄瓜多尔简介 厄瓜多尔共和国,简称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国家,北与哥伦比亚相邻,南接秘鲁,西滨太平洋,与智利同为南美洲不与巴西相...

​李元霸有多猛

​李元霸有多猛

67

李元霸有多猛 李元霸乃隋唐第一猛将,十八好汉之首。传说李元霸是金翅大鹏转世,臂力惊人,能拿起四百斤的铁锤。在小说里,李元霸一人可以击败百万军队,将十八路反王杀的最后...

​孟尝君为何要杀光一整个县的老百姓

​孟尝君为何要杀光一整个县的老百姓

93

孟尝君为何要杀光一整个县的老百姓 战国四公子之首,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为自己的热情好客和宽厚仁义,使得自己闻名于天下,受到各国的君王或是士人无论贤与不肖,都对其倾心...

​赵子龙为什么喊赵云 父亲期望他成为一条龙

​赵子龙为什么喊赵云 父亲期望他成为一条龙

51

赵子龙为什么喊赵云 父亲期望他成为一条龙 赵子龙为什么喊赵云,普遍性喜佳三国的伙伴都喜佳称赵云为赵子龙,而在三国内里其余人也都是称谓其为子龙的,那么大师有不想过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