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上班有考勤吗?他们迟到有什么处罚?

古代官员上班有考勤吗?他们迟到有什么处罚?

对古代官员的考勤制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现代人上班工作都会有一个考勤制度,上下班都需要打卡,用以管理工作时间,而且方式多样,非常方便。那么在古代,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官员们是如何上下班,又是如何知道是否有人迟到早退或者缺勤呢?今天就来看一看,明朝时期官员们的考勤制度,缺勤会受到什么惩罚呢?

“上班点卯”的由来

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

古代上班早,下班也早。清朝规定春夏下午4时下班,秋冬下午3时下班。至于白居易笔下的“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那是因办公和生活区相隔远,当时又没汽车,所以走回家就是“逼夜”了。

古人上班第一件事是“开会”。在中央,皇帝每天早上要举行“朝会”,也叫“上朝”,属最高国务会议。参会官员是“六部九卿”等省(部)级以上官员。朝会内容两项:一是皇帝做出决策,征求大臣意见;二是大臣有重大事项,需报请皇帝批准。“朝会”的时间,根据议程多少有长有短,一般多在辰时(上午九时)结束。正常情况下每天如此,所谓“君王不早朝”,那是例外。

明代缺勤20天处杖打100大板

上午九点“散朝”后,各官员在宫门外吃完皇帝恩赐的“早点”后,就各自回衙门,或落实皇帝在“朝会”上的最新旨意,或处理日常工作。这是京官一天的工作模式,地方与京城大同小异,不赘述。

古人治“庸”,首先从“迟到早退”抓起。古代官员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对迟到早退,缺勤或朝班失仪等“庸懒散”行为,历朝均有惩治办法。

明朝“治庸”流行“打屁股”(即廷杖),规定缺勤1天处笞20小板,每再满3天加一等,满20天处杖打100大板。

为不因迟到而挨打,明朝曾发生一起冬天高官误跌御河溺死的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魏忠贤当权时,紫禁城不准点路灯,说是为防“火患”,还禁止官员骑马坐轿,冬天天亮晚,路上又黑灯瞎火,结果是百官“戊夜趋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审视不辨”,于是“追尾”之事经常发生。一天,一名住得离宫较远的官员可能起晚了一点,因怕“朝会”迟到,一路小跑,加之当天早上下大雨、路又滑,慌乱中没辨清方向,竟失足御河,命丧九泉。

唐代迟到扣工资

对于迟到缺勤,除了“打屁股”外,还有扣工资、降级、撤职甚至“坐牢”等五花八门的处罚措施。

先说“迟到扣工资”,唐玄宗时,“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唐会要》卷二四)。到肃宗时,“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再到文宗时,“文武常参官,朝参不到,据料钱多少每贯罚二十五文”。再说“缺勤被撤职”的,清乾隆时,一个叫钱在上的翰林给皇孙当老师,只因连日缺勤,便奉旨革职留任,由此失去了外放考差、收受孝敬的赚钱机会。还有“因旷工而坐牢”的规定,唐律规定:“旷工满35天判处有期徒刑1年。倘是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工作的官员,还要罪加一等”。

明代张居正的“考成法”

抓考勤当属“治标”,那如何“治本”呢?如何对付那些“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庸官,历代都在“推陈出新”,明朝张居正的“考成法”很有代表性。

“考成法”类似现在“目标管理责任制”,但他的做法似乎更有操作性,用“三字”概括,就是“稳、准、狠”。

现以对六部尚书(国务院各部长)的考核为例,其管理方法是:首先,将各部长每年须完成的工作和完成期限登记成3个账簿,并分别在本部“给事中”(专门负责弹劾,不受本部门领导)、都察院(中纪委)、内阁(国务院)留存;然后,各部长每月须呈供完成工作情况的依据,分别亲赴给事中、内阁和都察院,对照账簿,完成一件、就勾销一件;最后,内阁、都察院、给事中等三部门,逐件核实官员提供的工作完结依据,如有部门发现其没有如期完成工作的,就按规定予以处分。

按此办法,万历三年(1575年),查出各省抚按官名下未完成事件共计237件,抚按诸臣54人。凤阳巡抚王宗沐、巡按张更化,广东巡按张守约,浙江巡按肖廪,以未完成事件数量太多而罚停俸三月。万历四年,山东17名、河南2名官员,因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处分,而山东2名、河南9名官员受革职处分。张居正当政期间,按《考成法》,裁革的冗员竟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

相关推荐

​古代皇帝临死前托孤大臣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古代皇帝临死前托孤大臣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194

古代皇帝临死前托孤大臣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对古代皇帝去世后,被托孤的大臣下场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我国古代,很多皇帝去世...

​清朝官员口含块人参就上朝 他们为什么不吃早餐

​清朝官员口含块人参就上朝 他们为什么不吃早餐

191

清朝官员口含块人参就上朝 他们为什么不吃早餐 对清朝官员上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相关文字资料与民间野史中有这么一个说法,清代官...

​揭秘:清朝灭亡前打得最精彩的一仗是什么?

​揭秘:清朝灭亡前打得最精彩的一仗是什么?

129

揭秘:清朝灭亡前打得最精彩的一仗是什么? 提起清朝军队,人们往往会联想起腐朽无能、丧权辱国等一系列负面形容词。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清朝末年的对内对外战争中,由于多方面...

​朱元璋为何要针对蓝玉?他的真的目的是什么?

80

朱元璋为何要针对蓝玉?他的真的目的是什么? 蓝玉是明朝开国名将,骁勇善战,立下过汗马功劳,逃回蒙古草原的元朝残余势力“北元”小朝廷,就是被他在捕鱼儿海之战中打得编制...

​会稽长公主刘兴弟之子徐湛之最后结局怎么样?

97

会稽长公主刘兴弟之子徐湛之最后结局怎么样?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会稽长公主刘兴弟之子徐湛之的...

​袁绍病逝后,曹操为什么选择到他的坟前哭丧?

141

袁绍病逝后,曹操为什么选择到他的坟前哭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袁绍的故事。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爆...

​魏忠贤当权期间,明朝为何能压得住后金?

​魏忠贤当权期间,明朝为何能压得住后金?

184

魏忠贤当权期间,明朝为何能压得住后金?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

​明朝迁都北京之后 朝廷为什么还要留下南京六部

​明朝迁都北京之后 朝廷为什么还要留下南京六部

176

明朝迁都北京之后 朝廷为什么还要留下南京六部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迁都北京,为啥还在南京留下六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朝是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