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从哪个朝代出现的(朝廷的太监历史起源和发展背景)
皇宫,一看到这个词,我们总是会想到高高在上的权力,富丽堂皇的宫殿,后宫三千莺燕佳丽。它是天子的居所,也是一个国家最高权力的所在地。
而除却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富贵与至高无上,在皇宫之中,却还有着一些身份低微,以服侍别人而活的人们,一如宫女,一如太监。他们是那个瑰丽皇宫当中最为渺小却也必不可少的存在。
而我们今天要讲一讲的,正是无论在哪个时代似乎都备受鄙视的太监这一群体。
太监之始
太监这个群体,在最初并不叫做太监,而是被称为宦官。但从开始到现在,无论是宦官还是太监都是服侍位高权重的贵人们的一个群体。
这个群体,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得很早,在《诗经》、《周礼》、《礼记》中都可以找到有关宦官的记载。
根据现今已经发掘的史料,现在大多认为,宦官自夏商时,便在宫廷中出现,与统治者相伴,为统治者服务。
宦官在最初的时候,还并不全是由阉割之人充当。秦朝时宦官除了受过宫刑的罪人可以充当,还有一些身份地位低贱卑微的人可以充当。直到东汉时代,才规定只有受过宫刑的人才可以做宦官。
而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叫做太监,还是在唐高宗时,因为政府机构变动,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
因此,宦官有了他们的别称——太监。而到明朝时候,宦官手握权力增大,人们便将宦官们全都称作为太监。
说来有趣,当今大家打趣的太监一词,却是那个时代对这个群体的尊称。
历史中不断演变
我们经常在一些古装宫廷电视剧当中看见皇帝身边有一个很值得信任的太监随侍左右。他们帮助皇帝传达政令,照顾皇帝的饮食起居,是皇帝身边尤其亲近之人。
而他们的地位与权力,总是围绕着皇权在上下浮动着。
秦汉时期,宦官便已经成为皇帝用来牵制外戚的一个好助手,这时,在这个群体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地位低下,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宦官,但也有了一些如赵高一般官至宰相的宦官。总体说来,在秦朝,宦官制度并不完备。
隋唐时期,皇帝为加强专制集权,宦官可以充任一些官职。在唐代时,宦官已经可以官至三品,而宦官官至四五品的就有千人以上,在安史之乱后,一些宦官甚至对军权虎视眈眈。
宋朝时,家国动荡,文人在社会上受到极度重视,是以,在宋时,宦官的权利并未有多大。
要说中国历史上,宦官生活最为美好的年代,那一定非明朝莫属。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止丞相专权而废丞相,又因为政务繁忙,为加强行政效率而设立内阁,而后又以司礼监的宦官牵制内阁,这相当于给了宦官群体极大的权利。
更何况明朝时还设立东厂,实行特务统治。在宦官权力逐日变大的同时,明朝政治也变得愈加黑暗。
而后,清代吸取前代教训,宦官专权现象减少。而随着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王朝皇帝不复存在,宫刑不复存在,太监这一群体,也最终消失。
与皇权密切相关的一个群体
太监一职,本来便是应古代统治者的需求而出现的。
从最初的服侍统治者,再到后来帮助统治者节制外戚,更到后来担任一些较大的官。古代统治者总是在用太监们达成一些自己需要达成的目的,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而这也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下的必然。
除却社会大框架下的政治需求,太监这个群体与统治者天然的距离优势也成为一些太监可以获取统治者信任,从统治者处得到权力的一大原因。而宦官当中获得权力后的一些野心家,便会利用所得到的的一些权力去博取更加多的权力。也因此,我们会听见这样多的宦官乱政的故事。
中国历史中有过很多太监,但拥有姓名的太监并不算很多,而为后人所知的太监大多数都是因为专权等不好的事件。比如秦朝赵高,比如明代魏忠贤,这些人至今都还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旦被人们提及,多是一顿批评。
但历史上也有那么些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宦官,东汉改进造纸术的蔡伦,明代下西洋的郑和,他们俩,也都是宦官。
太监这个群体在中国历史中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而每个太监个体也一定是与普通人一样有好有坏。太监,这个群体一直都在为统治者而服务,应统治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个群体所对应的宦官制度也在随着朝代的变更而变更。
但无论他们怎样,当几千年的专制王朝制度作古,太监这一与皇权密切相关的群体也就成为一段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