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禅让制是一场权力争夺的遮羞布?真相是什么历史
历史有时候,就像是一袭锦衣,华丽的外表下,暗藏着血腥与算计,许多事情,撕开温情脉脉的外衣,有时候内里全是暗潮汹涌,比如说,禅让制。
在说禅让制之前,首先本文强调两点,第一,文章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依据,因为《史记》对上古时期的历史记载相对于其他史料,更为全面和客观;第二,正如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对于历史,每个人的想法都会不同,理解也会不同,并无绝对。
言归正传,禅让制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是自带光环的,尤其是和世袭制一对比,更显得伟大,可是,细细推敲下来,禅让制一事,是有猫腻的。
提到禅让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尧舜禹,但其实禅让制的起源,开始于上古五帝里的挚。
说实话,作为上古五帝之一,挚的知名度算是最低的,完全没有他的弟弟有名气,而他的弟弟,就是尧。
挚和尧,都是帝喾的儿子,同父异母,挚是长子,帝喾死后,挚继位,九年后,挚让位给了弟弟尧。
这是一段被一笔带过的历史,非常不起眼,可是,真正推敲起来,却不同寻常。
首先,尧的帝位并不是表面上那么轻易得到的,而帝挚的禅让也是名义上的。
为什么这么说?从挚的结局可以推断而来的。
帝挚因为执政期间,政绩微弱,而被众臣放逐,而这群臣具体为,支持尧的众臣。
话已至此,不用多说,各位都心知肚明,这其实就是一场兄弟之争啊!再加上,挚被放逐以后,尧马上就被拥立为了新的统治者,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当时的挚,压根不可能自愿让位,而禅让一说,也是尧和众臣对外捏造的。
尧的帝位来的蹊跷,舜的也不是光明磊落,简单的来说一下,舜在尧执政期间,一直遍入百官,百官时序等等,从人脉到政治权利,一点点架空了尧,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尧禅让舜。
顺便提一句,尧的结局比挚还惨,他被舜囚禁了。
对于这一点,只能感叹,以何种方式得到,终将以何种方式失去。
除了禅让制执行过程中有问题以外,禅让制本身也是有问题的,它没有那么高尚。
第一,部落时代,所谓好制度的明确标准,是看能否对本身的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比如说科举制的好,就是因为能让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从这个标准来看,禅让制显然是不达标的。
为什么?因为禅让制是从统治阶级外部挑选继承人的,范围大了,阴谋也就多了,动荡随之而来。
而且,历朝历代,且不说像禅让制从外人那里挑选继承人,就是统治阶级内部,都能斗个死去活来,所以说,禅让制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当人人都想站到权力的顶峰,人心的黑暗面就会被无限放大。
第二,从禅让制的寿命来看,我们可以做一个反推,如果禅让制真的适合当时的社会,为什么它那么快就早夭了?而世袭制如果真的那么不好,为什么它沿用那么久? 最后,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禅让制其实并不是实现的公天下,其本质也是家天下。
首先,挚和尧,他们是兄弟,是一家人,然后,舜是黄帝八代孙,而帝尧是黄帝四代孙。
至于大禹,黄帝之玄孙也,姓姒氏。
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琐,颛琐生鲧,鲧生禹。
说来说去,他们之间都是有血缘的,只不过由于辈分错综复杂,一般人没有去理清。
总之,五帝皆是黄帝子孙。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禅让制不过是在上古五帝期间,为了掩盖血腥的一块遮羞布,权力的争夺总是复杂的,甚至丑陋的,禅让制背后也有无奈,毕竟,在史书里是有写到尧,舜的儿子们的,而且都是按照继承人的标准来培养的,但是最后,他们都没有继承帝位,由此更加可以猜测,禅让制背后大有学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