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状元”王韬简介 王韬的新闻思想

“长毛状元”王韬简介 王韬的新闻思想

王韬

王韬

王韬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政论家、新闻记者,外号“长毛状元”。他有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根据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断定“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

王韬简介

王韬,清道光八年十月四日(1828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十八岁县考第一,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毛状元”。

1845年考取秀才。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等国,加深了对西方现代文明的了解。1868-1870年旅居苏格兰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协助理雅各。1870年返香港。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1879年,王韬应日本文人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写成《扶桑游记》。王韬在1884年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上海。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

王韬的新闻思想

王韬的新闻思想:1、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的功能;2、办报目的是立言;3、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4、言论自由;5、反对外报垄断,允许国人自己办报。

借助《循环日报》,王韬得以时政为纲,纵论天下大势、横议治国方略,写成了近千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论。“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在此办报宗旨指引下,王韬让报纸“取西制之合我者,讽清廷以改革”,开启了近代文人论政之先河。

1.文风轻松优雅,是广泛传播的前提

王韬非常注重形式、文风,创建了一种新型政论体。在写作技巧上,单刀直入、立场鲜明、开门明确观点的写法,确保读者第一时间了解文章要旨。

《达民情》开头即:“天下虽大,犹一人之身也。治天下之事,犹治人身之疾病也。善治病者,必先使一身之神气充足,血脉流通,然后沉疴可去。善治国者,必先使上下之情不形千格,呼吁必闻,忧戚与共,然后弊无不革,利无不兴”。

在字数处理上,王韬的政论多千字左右,《弢园文录外编》里184篇均如此,一为方便刊登,二为便于阅读。至于重大题目,王韬则巧妙采取了分篇连载的论述方法。《弢园文录外编》就有关于原道、原学、原人、原才等共12篇分篇评论作品。另外,王韬的句子也多以短句为主,既朗朗上口又言简意赅,有音乐美,同时理解起来也比较轻松。这种不追求华丽辞藻的语言,保证了各种层次读者都能读懂文章思想。这种文体虽无几十年后梁启超的文体那样风行,但简洁程度足以供最广泛的中国文化人阅读。

2.针砭时弊,“提极端取其中”的技巧

王韬深知“取法其上,合乎其中”之理,所以行文拒用婉言,总是一针见血直入问题核心。这与后来梁启超所言“夫人之安于所习而骇于所罕闻,性也,故必变其所骇者而使之习焉,然后智力乃可以渐进”,可谓殊途同归。

“其能识英国语言文字者,俯视一切,无不自命为治国之能员,救时之良相,一若中国事事无足当意者,而附声吠影者流,从而嘘其焰,自惜不能置身在洋务中而得躬逢其盛也”。寥寥数笔,王韬把洋务派官员骄横跋扈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挖苦得体无完肤。

3.思想主张,先“破”后“立”

“破”得直言不讳,“立”得干脆直接——先“破”后“立”,这是王韬思想的核心特点。

“破”即“除”社会之“弊”,要旨在“批判”——解释国家弊政,讽刺落后现状。例如,王韬直言要“清仕途”,认为“科目、捐纳、保举,三途并进,杂矣,滥矣。必当痛加沙汰,严为甄别”;建议要“裁冗员”,“其有闲员末秩,无益于民事,徒足以耗国家度支者,无论文武,悉从而汰之”。这种不避锋芒,直面现实的义正词严,显示出王韬的荡气回肠与热血沸腾。

“立”即“寻”现代之“径”,主题在“主张”——介绍西方现代制度,启蒙民心,主张变法维新。比如,王韬提出“取士要得真才,练兵当以枪炮为先,然后使兵强”。并强调自强必须重民,以往积弱源于贱民戕民,指出封建专制“惟知耗民财,殚民力,敲膏吸髓,无所不至,囊囊既饱,飞而扬去,其能实心为民者,未有也”。王韬用铮铮忠言,承担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

4.对比手法,通达社会之现状

中西方文化熏陶使得王韬此时的思想视野极其广阔,这种世界性视角,也使其政论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性结构——常将别国的情形与中国的现状放置一起,产生是非优劣自见的对比效应。

如言洋务,王韬主张先要知彼,知彼则先“习泰西语言”,但“中国之能操泰西言语,能训英人文字者,当轴者辄深恶而痛嫉,中国文士亦鄙之而不屑与交”。但列强诸国“彼处则设有翻译官员,及教中之神父牧师,效华言,识汉字,留心于我国之政治,于我之俗尚风土山川形势物产民情,悉皆勒之成书,以教其国中之民”。言“重民”,“西国民寡而如此,中国民众而如彼。”“如此”者是指欧西“民寡”而“众志之如城,大可用也”;“如彼”者则指中国“民众”而“不善自用其民也”。在对比中,王韬形象揭露了现状问题之所在,也间接介绍了改进之途径。

相关推荐

​德黑兰地理位置偏远伊朗为何将其选为首都

​德黑兰地理位置偏远伊朗为何将其选为首都

60

德黑兰地理位置偏远伊朗为何将其选为首都 德黑兰目前是伊朗最大的城市,这里不仅人口众多,而且现代化程度高,并且历史悠久。早在9世纪,德黑兰还是个很一般的小村庄,其知名...

​刘裕“却月阵”介绍

​刘裕“却月阵”介绍

164

刘裕“却月阵”介绍 却月阵是中国古代兵车战法中的一种战法。按照《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还记载, 刘裕 用“却月阵”,以2000步兵大破北魏3万精锐骑兵。 刘裕的军事思想非...

​三国东吴宗室皇太子:孙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137

三国东吴宗室皇太子:孙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孙登,字子高,三国时期孙吴政治人物,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

​蜀汉大臣李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蜀汉大臣李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123

蜀汉大臣李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今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 )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对于李恢来说,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

​南宋后期权臣贾似道生平介绍及评价

​南宋后期权臣贾似道生平介绍及评价

78

南宋后期权臣贾似道生平介绍及评价 贾似道,字师宪,台州(也即今浙江临海)人氏,关于他的身世,这里倒还有一个传说,大家不妨也了解一下吧!据说他的父亲贾涉曾经担任淮东节置使...

​东汉开国功臣朱鲔生平介绍

96

东汉开国功臣朱鲔生平介绍 朱鲔对刘秀来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苦大仇深!与朱鲔一起害死刘縯的凶手李轶,就被刘秀耍阴谋给搞死了,仇恨更深的朱鲔不光被赦免,还被封扶沟侯...

​南唐画家徐熙生平介绍 徐熙作品特点

​南唐画家徐熙生平介绍 徐熙作品特点

123

南唐画家徐熙生平介绍 徐熙作品特点 画家徐熙简介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于“江南名族”。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

​你知道中国第一个皇帝是谁吗

169

你知道中国第一个皇帝是谁吗 1、中国首位皇帝,秦朝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 ,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 2、中国古代杰出的政...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是谁

8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是谁 1、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2、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

​李世民哪一年做的皇帝

132

李世民哪一年做的皇帝 1、公元626年。 2、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当时的秦王、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发...

​虿盆之刑是什么(虿虿盆之刑)

136

虿盆之刑是什么(虿虿盆之刑) 1、虿盆之刑是一种我国古代的非常残酷的刑罚,它具体的做法就是把一些有毒的蛇虫放置在一个巨大的坑内,保证犯人无法逃脱的前提下,将他们扔进...

​朱元璋在哪里登基的 明朝朱元璋在哪里登基

52

朱元璋在哪里登基的 明朝朱元璋在哪里登基 1、应天府,即现在的南京。 2、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至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的2...

​玄奘是唐朝哪位皇帝在时的皇帝

67

玄奘是唐朝哪位皇帝在时的皇帝 1、玄奘出行时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2、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

​历史上哪个朝代是少数民族做皇帝

149

历史上哪个朝代是少数民族做皇帝 1、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拓跋珪于太初元年(386)称王,初称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 2、史称北魏、拓跋魏、...

​李显唐朝皇帝的鲁王是谁 唐朝李显的皇后是谁

163

李显唐朝皇帝的鲁王是谁 唐朝李显的皇后是谁 1、李道坚,鲁王李灵夔孙,范阳王李蔼子,嗣。方严有礼法,闺门肃如也。 2、七为州刺史,迁国子祭酒。开元中,选授汴州刺史、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