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农民起义的几大势力

元末农民起义的几大势力

初期的反元斗争

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河南息州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提出了“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至元三年(1337年),又有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的起义,称“定光佛出世”。同年又有河南棒胡的起义,棒胡烧香聚众,起义者“举弥勒小旗”。

至元四年(1338年),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义,起义农民五千余人,“背心皆书佛字”。到了至正初,小规模起义、暴动已遍及全国,仅京南一带的起义即达三百余起。

举行起义的农民多是汉人、南人,因此蒙古统治者对汉人、南人更加仇视。元丞相伯颜等人曾提出了要杀绝汉人张、王、刘、李、赵五姓的主张,同时又重申汉人不得执兵器,不得执寸铁,并且下今北人殴打南人不许还报等。

这些禁令的实施,更激发了反抗的火焰。反抗蒙古统治者的各种各样的民谣到处传播。刘福通以“贫极江南,富跨塞北”为号召。当时有人说:“塔儿白,北人是主南是客。塔儿红,南人来做主人翁”。又说:“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

这些民谣都强烈地反映了当时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元末大起义正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总爆发,而更主要是阶级矛盾。

红巾军起义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是至正十年(1350年)普遍流行于黄河灾区的一个民谣。

这个口号和黄巾起义一样,用带有宗教性质的来反抗专制。这一年,元朝政府命工部尚书贾鲁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农民共十五万人修治黄河,同时又派兵沿黄河镇压,就是这些黄河工地上服役的农民,点燃了红巾军起义的导火线。

韩山童出身于白莲教世家,从祖辈开始就秘密组织活动,意图恢复汉族王朝统治。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等事前在黄河底埋下一石人,民工在施工时挖出石人,果然因为挑动黄河,天下造反,元末农民大起义正式爆发。

五月,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颍州颍上县的白鹿庄聚集了3000多教徒,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帜,宣誓起义。韩山童等长期以来即以白莲教组织农民进行反元斗争,并自称为宋徽宗八世孙,“河、淮、襄、陕之民,翕然从之”。

不料事机泄露,遭到元地方政权的镇压,韩山童被捕牺牲,其子韩林儿逃至武安,刘福通冲出包围后,重新组织起义力量,一举占领了颍州,有攻下朱皋,在朱皋开仓赈济贫民,“从者数十万”。以后又相继占领罗山、真阳、确山、汝宁、息州、光州等地。

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红巾起义爆发以后,一时“贫者从乱如归”,不出数月,黄河长江两淮之间,到处揭起起义的旗帜。

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的红巾军大起义,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起于颍州,领导人是韩山童,刘福通;一支起于蕲、黄,领导人是徐寿辉、彭莹玉(即彭和尚)。

张士诚起义

与红巾军起义同时,又有至正八年(1348年)浙东方国珍和至正十三年(1353年)泰州张士诚的起义。

方国珍出身佃农,传说他因杀收租的地主而逃命海上。张士诚以操舟运盐为业,因卖盐于富家,“富家不给值”,遂率众起兵。他们所领导的反元斗争,都牵制了元朝的军力,壮大了红巾军的声势。

当红巾军以燎原之势向四方八面发展之时,蒙元政府派遣御史大夫也先不花前往镇压。也先不花率蒙古军三十万进驻沙河,企图一举扑灭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但慑于红巾军的声威,元军夜惊,尽弃军资器械逃走。

元朝政府又派丞相脱脱率军攻徐州芝麻李,元军会集徐州,这就使红巾军的两支主力得到发展的机会。

徐寿辉起义

至正十二年(1352年),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红巾军攻占了杭州。他们在杭州等地,纪律严明,不淫不杀,只把归附的人登名于户籍,得到人民的拥护,队伍很快便增加到百万人。

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经过多次血战,许多地区得而复失,彭莹玉也在战斗中牺牲。以后徐寿辉又派部将明玉珍攻取四川,四川和云南一部分地区也被红巾军控制。

至正二十年(1360年),徐寿辉为其部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大汉。明玉珍不服陈友谅的领导,不久也在四川重庆自立,国号大夏。

徐寿辉本人能力一般,但是所部诸将实力很强,其中傅友德更是传奇将领,后跟随朱元璋大将冯胜伐元,以五千部众横扫大漠,连胜七战,堪称传奇。另一员将领丁普初更是在鄱阳湖水战中捐躯死战,壮烈牺牲。还有一员大将双刀无敌赵德胜,在洪都保卫战中牺牲。

徐本人最大的业绩就是发现并提拔了陈友谅,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这些统帅与将领,或与朱元璋为敌,励其志,或与朱元璋为君臣,扩充其实力,均为明朝的建立立下功勋。

朱元璋崛起

当红巾军正在和元军主力进行艰苦斗争的时候,朱元璋开始独树一帜,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至正十四年(1354年),他奉命南略定远,招降驴牌寨壮丁三千人,又夜袭元军于横涧山,收精兵两万,随即进占滁州。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进兵和阳,渡江攻下太平、溧水、溧阳等地。这时,韩林儿在亳州称帝,他接受了韩林儿的官职、封号,军队皆以红巾裹头,亦称香军。

朱元璋军纪严明,又知人善任,文士如冯国胜、李善长等都为他出谋划策,勇猛善战的常遇春、胡大海也都来投奔他。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成为红巾军内部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相关推荐

​《四十二章经》的内容介绍

​《四十二章经》的内容介绍

197

《四十二章经》的内容介绍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

​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

​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

144

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 还不知道:项羽为人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项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些史料颠覆你的认知。...

​东北五仙是哪五仙

​东北五仙是哪五仙

100

东北五仙是哪五仙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动植物经过吸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修炼成人形者,实在数不胜数。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见过无数...

​历史上庞统是怎么死的?他为何会一意孤行

92

历史上庞统是怎么死的?他为何会一意孤行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夺取益州的战争中,庞统在攻打雒城的战斗中...

​德国奥地利为什么不合并 相隔咫尺为何难团圆

​德国奥地利为什么不合并 相隔咫尺为何难团圆

60

德国奥地利为什么不合并 相隔咫尺为何难团圆 “牢不可破,不离不弃”,这两个词语奥匈帝国的国家格言。这段格言对于从未有铁板一块的奥匈帝国来说,既有着现实的意义,同时也...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为何一病就是十二年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为何一病就是十二年

165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为何一病就是十二年 秦琼在很多人心目当中都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将人物,而且现如今的门神之一也是秦琼,可见他在后世民间人们心中的地位,必然是很高并且不...

​阳关位于哪里

​阳关位于哪里

89

阳关位于哪里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

​航母是如何命名的

​航母是如何命名的

129

航母是如何命名的 世界各国的航母又是怎么命名的呢?美国以名人名将命名,俄罗斯用将军名或城市名命名。 山东舰命名来源 舰艇的命名对于所涉及省份、城市是一张流动的名片。中...

​揭秘:唐高宗李治昏庸之谜

​揭秘:唐高宗李治昏庸之谜

79

揭秘:唐高宗李治昏庸之谜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人们严重低估? 李治字雉奴,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在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诸子中排行第三。由于他得了风眩病,眼睛无法看东西,...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茂陵遗址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茂陵遗址

158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茂陵遗址 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他有着出色的政绩,开创了汉王朝军事最鼎盛的时期,并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还开拓了汉朝最...

​李辅国凭什么能做"太监宰相"?残杀皇后皇子

116

李辅国凭什么能做太监宰相?残杀皇后皇子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您走进太监宰相李辅国的故事。...

​战国中后期除了战国七雄还有哪些小国存在?

162

战国中后期除了战国七雄还有哪些小国存在?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末期(东周灭亡前夕)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兼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

​十字军东征时期的伊斯兰世界

​十字军东征时期的伊斯兰世界

184

十字军东征时期的伊斯兰世界 曾经强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到十字军东征之时早已经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实际由塞尔柱人主导,所以又有塞尔柱王国之称,...

​曹植《洛神赋》洛神的原型是谁

​曹植《洛神赋》洛神的原型是谁

131

曹植《洛神赋》洛神的原型是谁 似乎提到甄宓,必然会把她和曹植联系在一起。有人认为曹植的《洛神赋》就是为甄宓写的,其实洛神的原型另有其人,洛神可能是曹植原配崔氏的化身...

​钓鱼岛的历史由来

​钓鱼岛的历史由来

129

钓鱼岛的历史由来 中国古代先民在经营海洋和从事海上渔业的实践中,最早发现钓鱼岛并予以命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钓鱼岛又称钓鱼屿、钓鱼台、钓鱼山。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