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清照长什么样?详解李清照的真实容貌

历史上李清照长什么样?详解李清照的真实容貌

很多朋友都好奇南宋有名的才女李清照长什么样子?李清照是一位多愁善感、文才超众,而且从小生活安逸,在书香人家长大的女子,因此李清照一直被世人看作是一名美女作家,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很少有人认为她是丑女词人。其实李清照究竟是美女还是丑女,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世人对她的容貌都是凭想象和猜测来理想化并加以美化的。

李清照给人以文弱纤细的形象纯粹是她的名字和后期凄凄惨惨词作的影响。首先说名字,每一位读者读到“清照”二字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冷冷清清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的感觉。“名字清照”让人感到冷清文弱。至于李清照的“瘦”主要来自她的词作,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

这里是她的词因“瘦”字使用得恰到好处,瘦字传神地把人的心情同景物的凋零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而不是说她人的体形“瘦”。可惜千百年来文学家、画家把词中之“瘦”混同于人体形之“瘦”,从而给人们勾勒出一个瘦弱李清照的形象。有人从李清照的词作和人生经历以及其性格推出真实的李清照不但不瘦而是体形魁梧高大,额头宽阔,性格外向,甚至有点粗鲁的女强人形象。而且,话说回来,即使是文弱纤细也不一定见得就是漂亮。

从李清照的词也可以分析出她的性格特征。在其前期少女和初嫁时作品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传神地勾勒出了清照醉酒后的形态,这不是普通的醉而是大醉,醉得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试想一位少女时代就常常喝得酩酊大醉的女性,有可能是那种害羞的人吗?

更令人后怕的是她所乘的船还“误入藕花深处”。从这样形象传神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在1000年前封建礼教相当森严的宋朝,李清照这种泼辣、大胆且豪爽的女性还是很少见的;而且从其“争渡、争渡”那股劲看来,李清照的力气应该不小,而她的身材应该相当高大。

李清照一生嗜酒,少女时代如此,出嫁后与赵明诚生活优裕时如此,晚景飘零时亦如此,终生不改此衷。通览一下清照的词,只要提到酒,写到醉酒形态的处处皆是。这里只选几首著名的去赏析一下并分析清照的为人:先说说第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应该说此时的李清照生活得很好,不是待字闺中就是新婚不久。“浓睡不消残酒”,说明过去的米酒能使人醉得挺深沉的,另外也说明李清照喝得很多,一个女人能喝到睡一夜酒还没清醒,可真是豪饮啊!看来李清照并不是有人所说的“无知少女”,而实在是女中豪杰,体格强健之人。

《菩萨蛮》这一首词写的是在借酒浇愁,“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此时正是金兵入侵、宋室南渡之后,为了减轻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痛苦,李清照便以酒来麻醉自己。这种把酒临风、举盏消愁的情景,让人们看到一个“侠女”的身影,而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夏日绝句》,则被史学家、文学家共同认为具有侠女风范。

因此,从李清照的作品中是不能找到证据证明她容貌美丽,相反,恰恰证明她强健侠骨的一面,这与美女的标准是大相径庭的。

再从李清照的婚姻说,有人问既然李清照不漂亮,赵明诚为什么和她感情那么好?其实赵明诚不是看重李清照的美色,而是看重她的才气。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一生相互爱慕、琴瑟相和,主要是志趣相投。当时赵明诚常去外地考察金石名品,李清照颇感孤单寂寞,便写了一首相思词,名叫《醉花阴·重阳》,李清照借飒飒秋风、片片黄花把对夫君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写词五十首,将李清照的这首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这五十首词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表现出,他们夫妻的如胶似漆得益于他们共同的爱好和浓厚的兴趣。

另外,据李清照所著《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及南宋人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在其夫赵明诚死后,曾再嫁张汝舟,秋八月离。张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直至拳脚相加。张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

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所以从她第二次失败的婚姻可以看出,李清照在相貌上并无优势可言,而且恰恰从结束这段婚姻的方式上来看她是一个泼辣豪爽有侠气的女子,在落后的封建社会,就敢于挑战,与世俗抗争。

所以有人认为后人把李清照画成纤腰细臂、明眸皓齿、娇滴滴、软绵绵、凄凄惨惨切切的传统形象,是不准确的。李清照应该是才华横溢、高大粗放、坚强有力的才女,她不是樱桃小口,肤如凝脂的美女;应该是鼻直口方,宽额阔脸,目光炯炯的一代侠女,总之她长相一般,但很大气,很豪爽,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李清照。

相关推荐

​古希腊文明发展历程

​古希腊文明发展历程

162

古希腊文明发展历程 公元前2000年(也有其它书中对爱琴文明的开端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也有一说是希腊大陆和爱琴海诸岛),后来文明中心移至希腊半岛...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逝世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逝世

146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逝世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宋真宗赵恒生平简介

​宋真宗赵恒生平简介

89

宋真宗赵恒生平简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大家可知出于何人之口呢?其实这句千古名言就是宋真宗赵恒之口,下面就为大家着重介绍宋真宗赵恒...

​顺治真的出家了吗

​顺治真的出家了吗

179

顺治真的出家了吗 清史学界有关顺治的研究成果,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顺治的确信佛、好佛,也有出家的念头,但正如史学大师陈垣先生所说:“顺治出家之说,不尽无稽,不过出家未遂...

​女红是干什么的

​女红是干什么的

121

女红是干什么的 女红,也称为女事,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女红”最初写作“女工”,后来随时代发展,人们更习惯用“女红”一词指...

​善财龙女的传说故事

​善财龙女的传说故事

96

善财龙女的传说故事 在观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叫龙女。 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智慧聪明,深得龙王的痛爱。一天,她传闻人世玩鱼...

​元末农民起义的几大势力

​元末农民起义的几大势力

81

元末农民起义的几大势力 初期的反元斗争 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河南息州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提出了“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至元三年(13...

​《四十二章经》的内容介绍

​《四十二章经》的内容介绍

197

《四十二章经》的内容介绍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

​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

​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

144

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 还不知道:项羽为人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项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些史料颠覆你的认知。...

​东北五仙是哪五仙

​东北五仙是哪五仙

100

东北五仙是哪五仙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动植物经过吸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修炼成人形者,实在数不胜数。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见过无数...

​历史上庞统是怎么死的?他为何会一意孤行

92

历史上庞统是怎么死的?他为何会一意孤行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夺取益州的战争中,庞统在攻打雒城的战斗中...

​德国奥地利为什么不合并 相隔咫尺为何难团圆

​德国奥地利为什么不合并 相隔咫尺为何难团圆

60

德国奥地利为什么不合并 相隔咫尺为何难团圆 “牢不可破,不离不弃”,这两个词语奥匈帝国的国家格言。这段格言对于从未有铁板一块的奥匈帝国来说,既有着现实的意义,同时也...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为何一病就是十二年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为何一病就是十二年

165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为何一病就是十二年 秦琼在很多人心目当中都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将人物,而且现如今的门神之一也是秦琼,可见他在后世民间人们心中的地位,必然是很高并且不...

​阳关位于哪里

​阳关位于哪里

89

阳关位于哪里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

​航母是如何命名的

​航母是如何命名的

129

航母是如何命名的 世界各国的航母又是怎么命名的呢?美国以名人名将命名,俄罗斯用将军名或城市名命名。 山东舰命名来源 舰艇的命名对于所涉及省份、城市是一张流动的名片。中...

​揭秘:唐高宗李治昏庸之谜

​揭秘:唐高宗李治昏庸之谜

79

揭秘:唐高宗李治昏庸之谜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人们严重低估? 李治字雉奴,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在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诸子中排行第三。由于他得了风眩病,眼睛无法看东西,...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茂陵遗址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茂陵遗址

158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茂陵遗址 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他有着出色的政绩,开创了汉王朝军事最鼎盛的时期,并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还开拓了汉朝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