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朝闻道》- 拿生命换真理,你愿意吗?

刘慈欣《朝闻道》- 拿生命换真理,你愿意吗?

朝闻道,夕死可矣

刘慈欣的一本科幻小短篇,书名是孔子的一句话,我们先说说文化那点事,然后再聊科幻。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早上得闻大道,就算晚上死了也不遗憾,这是在说明“大道”的价值。但是大家平常少用在自己身上,一般用于科学家们身上,如此看来,在那样的语境中,这句话在语法上包含了“为朝闻道而夕可死矣”的意思。也就是按照这样的理解去翻译应该是:“为了解真理,哪怕知道后为此牺牲也不遗憾了”,你听听和我之间说的那个翻译的意思是不是两回事了?第二个翻译里包含着舍生取义的精神,用到科学家身上看似非常合适,但这种翻译有一定争议和问题。

咱们先从原意推到后来泛指的意思,按照孔子在和他的弟子讲课的那种情景中,他这话的意思是:“如果我能早上听到人生真谛,就是当晚死了也值”,借此来教育学生道的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性超过生命。

我觉得,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道”这个字,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讲的道是“天根”,派生万物的那个“天根”,按照今天的科学中还原论的理解,可以类比宇宙大爆炸创生万物的意思,但提醒下这不表示俩是等同的,老子的“道”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某种(质料)物质。是以抽象的存在告诉人们万物是如何产生的,是由简单到复杂的物演。说白了老子这是在思考人与物质和宇宙之间的关系,这叫深思天道,深思宇宙观。

那么孔子的“道”也是这个意思吗?不是,我们讲过先秦诸子百家只有老庄和其他偏门点的哲学思考者讲宇宙观,其他人都是在讲伦理和政治,典型是儒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等。

孔子在《论语》里讲:“吾道一以贯之”,万事万物之间都有一个可循的规律,这表达的是君臣之道,师生之道,有子之道。你丝毫见不到宇宙观在他这里有讨论,甚至鬼神都不会被讨论,子不语怪力乱神还不止,孔子学生季路问他关于如何事鬼神,孔子回答:“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再问:“敢问死”。孔子说: “未知生,焉知死?”

你能看得出来孔子非常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希望人们多关注人与人的事情,而不是人与鬼神的事情,尽管孔子讲畏天命,但是他极力的避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所以孔子的“道”从来只是人与人的关系,你可以理解为人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而不是西方哲学中或者说今天科学物理学里讲终极的宇宙客观真理。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很容易想,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是:我只传述旧章,不创始制作,虽然有一部分自己的创作,但是讲道理孔子创的很少,他只是一心恢复旧制,我上期哲学课内容跟大家讲过,他对于古人,我信而好之,谁?周公旦。那今天讲的真理是什么?不该是逐步探索才能得到的客观规律吗?怎么是只信前人经典呢?

所以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孔子他所希望悟出的人生真谛可不是宇宙,也不是未来,只是周朝时期的人伦关系,所以他才问礼于老子,上期讲过什么叫礼?周代封建宗法,政治道统,老子是周朝史官,不问他再问谁?

解释清楚观念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这篇科幻短文,先了解文化,了解历史,然后在进行想象。“先脚踏实地,再天马行空”,因为中国古代讲的这个意思和大家理解的不一样。

如果从西哲角度来看,他们有一句话特别合适,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但是国人经常误解,以为是反省和思考,我昨天讲过,这说的是追求真理,这个真理不是孔子所谓人伦关系,而是和老子的“道”,也就是宇宙真理是一致的,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利用哲学去了解宇宙真理和人生真谛的一生是不值得过的。

看完《朝闻道》的朋友都清楚了里面的情节,一个关于价值选择的矛盾。讲的是科学家为了从高等文明那里获得自己毕生追求的真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宁愿在得知之后立刻去死。总统及家人不理解他们为何不珍惜生命,为何抛弃家庭,认为科学家们这是不为人类着想的自私表现。

每个人读《朝闻道》的视角不一样,我们能体会到了其中科学家对于真理追求的那股劲,值得钦佩。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篇小短文中蕴含着对于人生价值选择的矛盾。

读者要么觉得这些科学家为了真理宁愿去死,真赞。要么觉得他们的家人和孩子好可怜,科学家平时工作忙不顾家,答应孩子的事情没做到,最后为满足自己对真理的欲望抛弃家庭和对人类的责任。不知不觉中,我们又选择站队了,选择和自己价值观相符合的观点了,这就是价值偏好。这样一来看问题的角度被遮蔽了,变得单一了。

为真理而生,为真理而死?

在宇宙排险者的真理祭坛中,外星人愿意告诉他们高等文明所获知的宇宙真理。以及对人类未解之谜和现象的科学解释,但是为了避免泄露信息,科学家们需要为此付出生命。

八个数学家们希望得知费尔玛和哥德巴赫两个猜想的最后证明,得知答案后,没有一丝胆怯和反悔,说出一句:“请接受我们八个人的真诚的谢意”。然后满意的化成火球。古生物学家想要知道地球上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同时也问了关于七巧板的问题,七巧板也对上了,然后化作火球。物理学家想要知道宇宙大统一模型,也就是统一四大作用力的理论,于是他们得知了物理学上最终极的问题之后化作火球。

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走上真理祭坛,完成了生命和真理的交换,然后再强光中化为美丽的火球飘逝而去。

科学家们走上真理祭坛,他们的背后是他们的家人和领导人们,文章中丁仪的小女儿疯狂哭闹不要爸爸变成火球,物理学家的日本妻子举枪自杀威胁不要离开。

当这些科学家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而知晓真理的时候,在他们眼里,真理比生命,比家人、比爱,甚至比这个世界更为重要。而家人实在难以理解他们的选择。

其实换角度想想,若你研究的某一个领域为此你穷尽一生都可能得不到答案,现在答案摆在你面前,只不过需要付出生命,如果你放弃这个机会,这一生会在如何的状态下煎熬?好比一个人话说一半着急死另外一个人的感觉?还是像武侠小说里中毒后奇痒无比,但求一死来解脱?

这让我想起了《三体》中,说物理学不存在后自杀的杨冬。其实想想,所有涉及选择的问题,都是价值观偏好的问题。除了这些科学家之外,其他的人们有着各自活着的原因,人生的目的、意义甚至是理想,孔子的人生理想就是努力“恢复旧制”,可是终究无法实现,历史不允许开倒车,就好比今天大家都用4G了网络,有人喊着4G有危害,人们要回到最原先的写信交流方式,你觉得可能吗?所以最终孔子其实过得很寂寥,如他所说“累累若丧家之犬”,如果现在摆在他面前有一个机会,就是时光倒流,人们回到过去,只需要付出生命这么简单,孔子也是绝对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生命。

在文中,法国总统试图用美好的生活诱惑这些科学家们:“他说给你们几天的时间度假,在黄昏的鸟鸣中看着夜幕降临大地,在银色的月光下听着怀旧的音乐,喝着美酒想着你心爱的人……这时你们就会发现,终极真理并不像你们想的那么重要,与你们追求的虚无缥缈的宇宙和谐之美相比,这样的美更让人陶醉。”

在法国总统眼中,生命与真理哪个更为重要,究竟是活着享受生活的美好还是为真理而死,不言而喻,他肯定会认为只要不死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好死不如赖活着。

科学家的回答却是:“所有生活都是合理的,我们没必要互相理解”,这表达一种思想: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这句话很熟悉吧?这句话来自帕斯卡的一句名言,刘慈欣改到《三体》中大低谷时期的教训:“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科学家们的家人挽留他们,试图改变他们的想法原因是在乎他们的生命,舍不得他们死去和不理解他们的选择,觉得他们自私,不为自己和孩子考虑,她们此刻是不会站在为国家和全人类的角度出发的。而总统和各个国家的领导人,他们试图挽留这些科学家的原因也很简单,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在乎这些科学家的生命,而是在乎科学家们的活着能够为人类做贡献,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更多价值。他们在乎的是科学家死去,会让地球科学和技术倒退多少年,甚至可能会直接影响将来的国际政治局面。(他们几乎是人类的全部精英,诺奖获得者半数以上,包括霍金在内,也上了祭坛)

但实际有人替他们自身考虑过了吗?其实没有,说他们自私的人其实也自私。

美国总统最后没耐心了说:“好了,不要再对牛弹琴了!还看不出来这是一群怎样毫无责任心的人?还看不出这是怎样一群骗子?他们声称为全人类的利益而研究,其实只是拿社会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欲望,满足他们对那种玄虚的宇宙和谐美的变态欲望,这和拿公款嫖娼有什么区别?”

丁仪拍了拍总统的肩膀回答:“总统先生,科学发展到今天,终于有人对它的本质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定义。”

是的,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欲望,和人类的食欲,性欲,对金钱地位的贪欲,是一样的强烈和真实,大家别觉得这是伟大,这其实就是私欲,至少是一种人生追求,只不过他们追求私欲的过程中产生了科学,科学解放生产力,于是我们其他人能够获得好处。咱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昨天我们讲了哲学家们反文明化,你从这个角度再看,科学家们追求私欲的过程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来讲真的是一件好事吗?很可能是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是不是这样呢?

马克思的名言:“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那么科学家眼前摆着真理,这利润恐怕是无法计算的吧,牺牲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商人逐利,科学家逐真理罢了。

简短的小场景,短暂的小画面,激烈的价值观矛盾,就在这简单的几句话,不同的选择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刘慈欣的当头棒喝式风格

大刘的作品无论长篇《三体》还是中短篇《球状闪电》《诗云》《乡村教师》《流浪地球》《朝闻道》等等,都是通过一些极其精练的故事对我们提出思考。正当你陶醉在情节设定和脑洞中,他会给你当头一棒,打得你立刻清醒。

比如《朝闻道》中,宇宙排险者监视地球是通过传感监视器,科学家纷纷猜想是什么时候放置的呢?地球上的科学家们回顾科学的发展,纷纷猜测是普朗克时代,是亚里士多德时代,还是牛顿时代。

但是排险者只是摇摇头,告诉他们:"一切要比这些早得太多,是大概5.4亿年前的古生代开始的寒武纪或奥陶纪就放置在这了,那时候他们看到有两栖动物在爬行,这些高等文明吓出了一身冷汗。"

科学家问排险者你们是在什么时候注意到地球文明的。于是人们看着几十万年前的录像,就在一个原始人抬头仰望星空的那一刻,排险者的预警系统开始报警了。人们很是诧异....

排险者解释道:“这很难理解吗?当生命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时,距它最终解开这个奥秘只有一步之遥了。”

比如地球生命,用了40多亿年才第一次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但那一时刻距你们建成爱因斯坦赤道只有不到40万年时间,而这一进程最关键的加速期只有不到五百年时间。如果说那个原始人对宇宙的几分钟凝视是看到了一颗宝石,其后你们所谓的整个人类文明,不过是弯腰去拾它罢了。”

而他们看到的原始人录像是几十万年前更新拍摄的,距今37万年,对于排险者来说,几乎就是昨天。这不就是又在进一步说明黑森法则的“技术爆炸”吗?

你看,古代人类虽然无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科学是从哲学基础上起步的,他们技术也落后,但是无论是中国古代的钦天监,还是埃及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拉伯文明都无一例外对数学,对宇宙和天体有着很正确的认识,我们今天的一切,其实都是前人留下的,之前讲过,开普勒研究天体运行规律,他为什么是天文立法者,很简单,找到古代阿波罗尼圆锥曲线的研究,于是明白了天体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于是天体的数学模型导出,很多之前算不明白的东西都解决了,牛顿缔造力学体系,可你要知道那都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研究的精细化表达罢了,什么精细化?用数学的方式来解释自然哲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是独创,其实都是伽利略相对论的进一步导出,这其中功劳最大的还是麦克斯韦方程。西方的神学、哲学、科学人类的不同阶段的认知体系其实处理的问题来来回回就那些,比如“光”的研究和深入就能贯穿整个哲学史以及科学史,还有一点,咱们之前说的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尽管那只是哲学思辨,但是今天科学研究的现代原子论由哪里来的思路?这种还原论怎么来的?就是古希腊人文理性精神的绽放,所以文艺复兴在西方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说到这里要提一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从来不是什么文艺三杰,而是卜伽丘和但丁开启对神学的怀疑,还有咱们上期节目说过的英国大宪章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独创,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天天在讨论这些,所以你会发现西方文明后期没有多少创造性,只是他们寻回古希腊的哲学罢了。中华文明后期也没什么创造性,只不过是旧文化的不断淬炼。只有到了近现代,我们才有了一些小小的创新,比如杨振宁的规范场,比如日本人的一些发明,但是这个创新也是基于前人的理论基础的消耗,你从科学发展史来看是不是这样呢?

这里要提一个很重要的点,我们国人总觉得在古文化中寻内容就是不好,比如很多人对屠呦呦在古籍中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于是开始研究最终成功并且获得诺贝尔奖。这件事情表示很看不上,或者说中医爱好者也喜欢拿这事说理,但事实上你会发现,西方也都是在古代文化中找,所谓的真正创新,可以数得出来的,至少在科学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现代物理学,现代物理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基础理论,但是现在理论和实验走的越来越远,理论无法被实验所验证,未来真是未知。

古希腊他们怎么知道这些的?哲学思辨,逻辑游戏罢了,后来的科学家只是在试图证明或证伪他们的猜想的过程中诞生了新技术和新理论。

你不信吗?《朝闻道》中的真空衰变不是啥新鲜词,1980年不知道谁在《物理评论》杂志上就提出了,比狄拉克还早就指出了这个猜想。手机无线充电这事是今天的吗?不是,特斯拉早搞出来了。刘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则是独创?不是,霍布斯百年前探讨过这事。“他者”外星人是今天科幻作家和爱好者想出来的?是费米悖论那位想出来的?不是,亚里士多德早就聊过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为什么说要读哲学,不读哲学这些你都不知道,你还以为是什么新鲜东西,哲学就是自知无知的开始。

咱们回到文中内容,人类一直被外星文明监视,只有当人类有可能毁了宇宙的时候,排险者出现了,也就是外星人出现了,大刘设计的这个剧情,又是对费米悖论的一种解释。《三体》中的解释是黑暗森林法则。《乡村教师》里是人类没能力见到碳基联邦,更没资格加入其中。《朝闻道》这里给出的解释是我们没有触发危险,所以我们看不到他们,所以人类现在的科学与技术水平还不够格见到外星人。

通过科幻提醒人们别自大,大刘始终在提醒人们:弱小和无知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人类的自恋情结

刘慈欣他总是抛弃人类对自己文明和文化的自恋情怀,在黑暗森林里是也是干脆抛弃所谓的道德,从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宇宙法则,什么法则?生存法则,在这之下无道德。

刘慈欣曾经这么评价主流文学,他说主流文学是一场人类的超级自恋,即使现代科学早已经摆脱了地心说的不切实际,而主流文学却依然停留在地心说的时代。

过去地心说时代,人类觉得自己是上帝宠儿,地球整个宇宙的中心,那这话的意思就是,现在所谓的文学也就是人学。我认为刘慈欣不是试图批判主流文学,你们云云不如我云云的意思。他说的不是价值判断,而是站在一个科幻作家的视角中下一个事实判断。

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科幻相比主流文学,或刘慈欣他本人,似乎正在试图超越这种自恋,他们把目光从地球投到了浩瀚的宇宙之上,与整个宇宙相比,地球不过是个暗淡蓝点。与整个宇宙相比,地球这一颗小小的行星,这颗行星上的人类文明,似乎过于渺小,不值得一提。

我在想,刘慈欣并不是在说我们不能自恋,而是说,当我们自恋结束之后,是否可以去看一看自我之外的他物呢?思考一下“他者”呢?正如他说的,“他者”一旦出现,哪怕只是个接触符号,仅是知道“他者”的存在,对于人类的文化和哲学思想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体》里的ETO大家总是清楚剧情的吧,那些人不是反动的也不是傻子,而是人类各个行业的精英,《朝闻道》里的科学家,诺奖得主过半,要去为真理赴死。“他者”也就是排险者的出现,一下子使得人类无法承受。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自我意识,这也是如自以为傲的东西,也是人自以为区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所达不到的领域,但是我们越来越明白,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很可能只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幻想和假象,一种自以为是。

《三体》中人类对文明的自恋,使得他们临被二维化了,还要对宝贵的文物和文字进行一番垂死挣扎,试图让高等文明复原这些,以证明自己存在过,神或者说,他们会在乎吗?

自恋是一切文明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第一个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唯一一个阶段,把目光从大地移向星空是下一个阶段。

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的命运是悲哀的;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仰望星空的人,这个国家的命运是悲哀的;如果人类文明中没有仰望星空的人,人类文明是悲哀的。

古代的哲人都在不断地仰望星空,为什么今天的我们,怎么就都把头低下了呢?

刘慈欣给出了的这个终点就是:任何文明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生或是文明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宇宙的真理。

所以他才借科学家的视角,借科幻的外衣呐喊到:朝闻道,夕死可矣!

科学家们的价值选择

那么《朝闻道》中,对于这些科学家来说,究竟是活着本身重要,还是活着之外的那个答案、真理更加重要?

他们已然做出了选择,很难说他们这么做究竟是负责还是不负责,因为负责,只有在人类文明所建立的法律和道德系统之内讨论才有意义。

就好比洞穴奇案的例子,你怎么让那个人负法律责任呢?,他不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变得不普遍了,那种犯罪怎么定义?还有在宇宙中的黑暗战役,如何以地球中人类的一切认知去判决他们的求存行为呢?现在“他者”出现了,人类的还能像过去一样去讨论和规定一些事情吗?

但是文中日本人松田诚一说的一句话,似乎给出了答案:“在一个不可知的宇宙里,我的心脏懒得跳动了”。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回答,每个人的回答在不同的阶段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个文明的回答在不同阶段也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道德框架下也是不一样的。

一个阶段的答案,并不适用于其他阶段,正如同地球文明还处在婴儿时期,对于自身的生存更为看重,就不能硬性要求他们为了某个虚幻的宇宙之美而放弃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文明。

甚至高于人类文明的排险者文明当中,他说他们文明的人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赞同为此牺牲一切。

因此,他们建立排险系统,在其他文明在不知觉中毁灭世界之前阻止他们。让我想到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不思考,上帝连笑都不屑

但是他们只是在等待,等待所有的文明达到最后一个阶段,等待这个宇宙中所有的世界认同这个文明的终极目标,就如同上一个宇宙中的星云文明。排险者说:“随着文明的进化,像他们这样的人会渐渐多起来的。

最后,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当爱情因个体的异化和融合而消失,当艺术因过分的精致和晦涩而最终死亡,对宇宙终极美的追求便成为文明存在的唯一寄托,他们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就符合了整个世界的基本价值观。因为对宇宙终极真理的追求,才是文明的最终目的。(这是书中故事情节设定的一种价值偏好,并非我的价值观)

无论如何“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都是对个人而言的,为了了解真理而让整个文明一起灭亡,那是不可能被接受的,或者说为了让人类不确定的未来而牺牲现在人的一切也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但是科幻和幻想小说不就是要尝试各种不可能的可能吗?所以大刘在小说中虚构一种“星云文明”来承载这个极端浪漫的假设。不能说大刘就认可这种倾向,只能说他愿意在小说中尝试各种极端的假设。

书中剧情说,人类现在所处的宇宙,并非是第一个,而是一个已经重生过后的宇宙。上一个宇宙的所有文明一致同意,冒着真空衰变的危险进行创世能级的试验,以探索宇宙的大统一模型。这次试验毁灭了整个宇宙,而排险者收到了上个文明在灭亡的前一秒钟留下的引力波,这是唯一在真空衰变后能留存的。推导出的大统一模型。

“星云文明掀开了宇宙的面纱,但是他们自己没来得及向宇宙那终极的美瞥一眼就毁灭了。更为可敬的是,开始试验前他们可能已经想到了这种可能,牺牲自己,把那些包含着宇宙终极秘密的数据传给了遥远未来的文明。”

让我想到了三体文明为了逃离三体星系,一轮又一轮的文明不断的研究试图留下信息,好让下一个文明能尽快逃离死神的追捕,他们此时自恋了吗?自私了吗?没有,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自私是活不下去的,而人类的自私就不是好事了吗?没了自私人类也活不下去,我讲过,任何一种人性,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皆系生存需要,皆有其生存匹配功能,皆应需求而产生。

就像是三体行星的极端环境演化出他们的思维透明和独特的生殖方式一样,人类走到今天,所有好与不好,背后都是有道理的。“大自然最厌恶真空”。

而《朝闻道》中的星云文明,会是最后一个毁灭自己的文明吗?每一个文明都会终将走向这个命运吗?通过书中最后丁仪的女儿对她妈妈说的话。刘慈欣给出的答案:肯定的。

终有一天,地球文明也会走到这一阶段,这个宇宙里的所有文明也会一同走到这一阶段,一致同意,去探索更终极的目的,哪怕等待他们的是死亡,也无所畏惧。

霍金先生到真理祭坛里问的: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排险者回答:我哪能知道。排险者让他回去,于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霍金对人类的警告,这种故事和现实的交叉,对人类自恋的当头棒喝,我认为这个设定是对霍金先生的致敬!

追求真理这条路的终点,很有可能宇宙中的一切为之付出,即使全部消失,也终究无法到达。相比之下,如果这些科学家只是付出生命就能知晓宇宙的终极之美的话,那么似乎比前者,比如那个毁了宇宙才得知大统一模型的星云文明其实幸运得多。对于他们而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科学家把目光从地球移向宇宙,在经历完文明自恋,经历完活着只是为了活着后,所有人,所有的生命都会走向同一个终点。每一个人都是要死的,每一个生命的终点都是一样,死亡。而决定什么时候死亡,决定为什么而死,却是一个生命所能做出的最伟大的决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为理想、为了人生追求、为了底线、为了尊严。“朝闻道,夕死可矣。”

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呢?现实中的我们,该如何自处?

人是个意义动物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从人类的角度上来说。社会给了人赋予了各种意义和价值,我们自己也给自身要做的事情以意义,人是意义动物,失去意义,人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就没了。

但是说白了意义只是人为了自己爽,为了满足自己,甚至说满足他人,也是一种满足自己。比如送女孩很贵的首饰,她开心,我就开心。是不是即有意义又满足,但是这东西靠谱吗?她给你一顶绿帽,一切没了意义。

女孩为男人生育,所付出的一切,多好,但是男的出轨了,这意义,这满足,靠谱吗?可能在这些科学家眼中,靠谱的只有真理吧,人与人的一切行为不过是电信号的传递和激素的不同刺激与作用罢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既幸福的同时又痛苦地和社会达成妥协,达成共识,达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幸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文中这些科学家,在“他者”没出现之前,工作不也被赋予了各种目的,各种意义,各种价值么?他们为了家庭,社会,人类,科学事业,国家,做出贡献。但是最终却全都抛弃,只为满足个人自己追逐真理的欲望。

其实说白了这东西跟性欲有什么区别?不过是他满足自身欲望的时候,其他人得到了些好处,平时人们不会觉得有什么,可当这种欲望被人拿放大镜来看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就好比一个普通人捐款一万块,人们觉得很棒,明星捐了一万块,人们觉得他太抠门了。

为什么?因为普通人的道德上限是这些公众人物的道德下限,普通人的责任上限是公众人物的责任下限。放大镜下看人性、看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很难不被人说的。

所以科学家们、哲学家们对真理的追求大过一切?不如说,只是为了自我满足。所以才有了美国总统骂的那句话:“科学家的行为就等于公款嫖娼”。

丁仪的回答也正是侧面回答他:“对喽,我就是公款吃喝嫖娼了,现在我为了真理去死,满足自己的欲望,你们不用伺候爷了”

人在不断追求自我满足的同时,为社会带来贡献,文明由这些贡献组成,不断走向完善。但是也许到某一个节点,最本质的自我满足,会把一切都归零,到那时又有什么人生的目的、社会的目的、文明的目的?

我想起了亚当斯密《国富论》的经济主张,那句读自由市场经济最好的话: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利己的考虑。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但是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其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那么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每一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已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下……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会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那么所谓“自我满足”不也是由于能感受到正向刺激更容易维持人赋予自己存在的意义么?也就是外界给我的反馈嘛。

那么宇宙如此巨大而悲哀,又是图个啥呢?不图啥,就像知道了宇宙真理然后立刻被消灭的丁仪一样,除了脑内啡肽的几个信号改变一下,有什么实质改变吗?

宇宙即使历经消失和重构,又得到什么呢?文中的两次”不知道“,一个是排险者面对霍金说的“不知道”,一次是丁仪女儿说的“不知道”。这背后真是无法直视的虚无。一位作家写书不难、一位哲学家思考问题不难、一位科学家搞研究不难,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煎熬吗?难就难在、煎熬就煎熬在到最后人们问起来自己,我穷尽一生的这个事业到底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这才是最煎熬也是最难的。

把文明作为一个个体来看,不断完善自己也许是必经之路,但是这条道路的未来未必是光明的。文明这个没有明确死期的怪胎也会在某处遇见一个节点通过了这个节点,文明也许真正完善了自己,像赫拉利说的人类最终成神,但也许人类也会亲手终结自己。

文明目的是什么?说“目的”是主观。说“目的”是牺牲精神,但比“命运”这个被动的词好像舒服些。

人类会把自己作死吗?

很多人质疑黑森法则的一个疑问就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但文明会“自杀”啊,文明是知道生存是第一需要,可是活不活得下去不是它自己能说的算的,不然如何解释玛雅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加文明,古印度文明?清朝?又或者不说文明,说恐龙、猿人、直立人这些物种的死灭是他们想的吗?

不扯之前的,咱就说今天!相比于理论物理,那些都是杨振宁先生那类人去想去做的,离我们更近的也许是生物学和AI学人工智能的研究,之前是转基因食品和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毁灭人类大家吵得一团乱。之前关于基因编辑、现在关于病毒研究大家吵的一团乱。

许多人相信,一旦造出超级AI,也许人类文明会一瞬间消失,又或者一瞬间实现永生,解决包括宇宙奥秘在内的所有问题。许多人相信,转基因食品会害死人,并且是某大国的阴谋,又或者我们能够吃到更充足和丰富食物的好处?许多人相信,病毒的研究会制造出超级病毒直接毁灭全人类,又或者会对人类战胜它们是一件好事?许多人相信,基因编辑可以使得我们远离艾滋病,基因缺陷等等的问题,那人伦道德又该如何选择?富人独活穷人就得死?这不是和《三体》中的情节又对上了吗?

那么对于这些方面的专家,尤其是相信是这些东西未来是光明的专家,到达某一节点的时候,是否会坚决地走下去呢?比如之前基因编辑的那位,他现在想啥着呢?

民众如果当时知情,又会如何选择呢?我们今天知道有研究病毒的研究所,我们又是什么态度呢?大刘本人在文中高度赞扬了对于真理的无畏追求,但是他自己又会如何选择呢?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给我们提个醒!

弦论与多元宇宙假说

咱们生活的空间是三维的,也就是有三个象限的维度,长宽高然后再加上时间这个维度构成四维时空,这个宇宙观哪里来?爱因斯坦的现代宇宙论。但后来在物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弦论,国内这方面最权威人士是李淼,这个理论认为,宇宙空间不是三维的,而是有十个维度。

那你可能会问了:多出来的维度在哪?我怎么没看到?你肯定看不到,因为人类的感官都是三维生物的设定,并且高维度都蜷缩在宏观三维中了。什么意思?

假设以整个宇宙的视角回看地球,不过是尘埃中的尘埃中的尘埃中的尘埃,地球就是太阳系里的一个小点,太阳占太阳系物质总量的99.8%。大家看一看我下面的视频比对,咱们把镜头拉近,地球“尘埃”是很立体的,内部有山川、河流还有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的城市。

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弦论里说的那些多出来的维度,都是在非常非常小的尺度上存在的。我们看不到它们,就像是肉眼看不到细菌一样,就像在宇宙尺度你看不到地球,因为太小了。

还有一个很出名的,漫威就是以这样的理论构建逻辑叙述的,也是和弦论相关的假说,叫“多元宇宙假说”或者叫“多重宇宙假说”。假说认为,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宇宙诞生,我们生活的宇宙,只是无数宇宙里其中的一个。站在多元宇宙的视角上看,不仅我们人类不特殊,地球不特殊,就连宇宙都不特殊。

可是以前的人不这样想,人类以前很自恋的,比如有时候你会很惊叹,为什么地球有这么大个卫星?——月亮,如果没有月亮地球早被小行星和陨石砸个稀巴烂了。为什么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刚刚好,你计算下会发现,如果稍微近一点或远一点,物种很可能都不会出现,所以古代西方神学和哲学家为什么讲地心说呢?为什么讲上帝创世造人的突现论?为什么讲人类是上帝的宠儿?为什么日心说那么不被接受?就是人类中心论的自恋,基于宗教解释和宗教背景下。

人类难以理解的精巧会使人类在过去认为是神,在现在你就算知道怎么回事了,你依旧逃不出自恋,自恋什么?自恋自己的逻辑,自恋自己的科学和技术。人类依旧自作多情、自以为是。

还有很多非信仰者虽然不觉得是神创造了一切,可很多人说人类其实不过是外星人放逐到地球的实验品,或者说宇宙不过是一个玻璃生态鱼缸,这一切不是为人类专门设计的,但是地球中的生命却恰好出现了。

但事实上,在“多重宇宙”的构想下,我们的宇宙能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并不是什么确定性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一种偶然。只要时间足够长,宇宙的数量足够多,就一定会有一个宇宙,和咱们现在生活的宇宙一模一样。就像漫威世界观里,你去往另外一个宇宙能看到自己,各种不同的线路,这就是那个剧非常牛的地方,逻辑自洽,不然你无法解释剧中,和你一模一样的人在另外一个宇宙里快乐地生活着。所以说,我们人类可能并不特殊。

不过说到这,我也要强调一下,虽然有很多理论物理学家信奉弦论,但这个理论,至今没有任何可观测的证据,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说白了就是假说。真正的物理学理论大家应该多关注一些,很多人牛顿都搞不明白更别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再往后是量子学说,再往后是宇称不守恒和杨—米尔斯规范场,这些都是理论而不是假说,有时间还是多多了解杨振宁老先生吧。

外星人和人类差别大吗?

话说回来,你发现大刘的作品中各种外星人都出现了,包括《三体》中什么降维,四维空间啥的,那都是科幻设定,别当真!他是基于弦论构想的科幻逻辑,但是就算弦论最终能被证实,刘慈欣宇宙里的大神文明,也不可能是什么六维、十维生命。

你要相信人类最牛的存在——数学。在数学上不仅证明三体问题是混沌系统无法真正得到解决。数学还证明,只有在三维空间里,行星轨道才可能是稳定的,行星轨道稳定,才允许文明存在。不然就是三体星系了。

所以说,即便宇宙里有大神文明,它们大几率也是三维生物。并且如果现在出现外星人,最大几率就是碳基生命,而不是硅基,因为DNA双螺旋可能是宇宙唯一的生命架构方式。

你可能会反对我说的有外星人也是三维生命,并且碳基生命最大可能,或者说DNA只不过是人类的认知,可能还会有其他方式,我一个一个回答。

首先要确定一个边界,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科幻,而是物理学,以下内容不是幻想,是科普,首先【物理定律是宇宙的客观存在】,《三体》节目中给大家讲过这个,并且我在超新星纪元的时候跟大家说过,我们在观察超新星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看人类对太阳的理论模型在宇宙的适用范围,这变相的就是在告诉人类目前我们认知的物理学定律是可观测范围内宇宙的普遍法则。所以基于人类认知的宇宙里只有元素周期表上那些元素,除了最前面的几号元素之外,其他的重金属元素之类的全部都是超新星爆发而产生的,并且这些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的方式到处都一样的。

你可能会说,不一定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如此,我们刚才说的都是基于宇宙大爆炸理论,也就是说宇宙空间尽管不平坦,但是大爆炸是均匀的,这样一来只有物质存在多少的区别,而不是物质不同的区别。宇宙在各个方向上没有什么大的不同,至少在目前人类可控观测的范围,100亿光年内跟我们这里其实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差别不太大,差最大的其实是辐射,出了太阳系人类最大可能死于高强度的辐射。

基于这个了解,你现在想,组成生命体需要什么?肯定要有特别大的大分子,大分子组成生命?一定是非常复杂的结构,生命的结构其实非常复杂。但并不是所有元素都适合组成大分子,你翻开元素周期表,你会有个疑问,为什么不是氢这个宇宙中最普遍含量最多的元素成为生命的基质呢?为什么不是氦呢?因为氢氦原子进入不了分子系统,老在元素系统,那为什么是那个最不完满的碳元素?上学的时候化学老师讲过,什么是化合现象,就是原子外壳层电子的交换化合现象。

我们知道杂化轨道的电子数目排列,最外层电子要么得,要么失,从而要么得达成最外层八电子满足,要么失达成内层电子八电子数满足。比如你是六个电子,你夺别的原子的两个电子,你就构成外壳层电子的满足数,这叫氧化反应。如果只有两个电子,你就很容易丢掉这两个,丢掉的给想要满足八点子的元素最外层提供电子,在提供的过程中,你也能完成从原子到分子的升级,这叫还原反应。

可是尴尬就尴尬在碳,碳它的外壳层电子数是四,它作为供体显得太多,作为受体显得太少,所以它跟谁都能玩到一起,在化学分子如果是个班级,他就是那个人缘最好的,从原子生长到分子,从分子生长到有机分子,从有机分子生长到生命,几乎全都是碳元素,原因是什么?因为碳是一个连接者的角色,既不强壮,也不弱小,就属于俩人打架,在之间劝和的那种角色。

为什么会有猜想硅基呢?因为硅和碳一样,都是老好人,可以在大分子之间充当连接者的角色。所以由此基于对宇宙物质探索的已知程度来看,考虑到宇宙中各个地方各种元素的分布和数量差距不是那么大的情况来看,太阳系的碳比硅多得多,那么其他星球大几率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才会说就算有生命,最有可能是基于碳的生命体,比如《三体》中距离我们4.22光年的三体人就是碳基生命。

还有一个原因《三体》中,为什么泰勒的计划是用水诱骗三体舰队?为什么《吞食者》里恐龙文明要把地球的水吸干?因为化学反应不仅需要一定的温度和能量,还需要反应环境,也就是溶剂,这就是你为什么身体内百分之60都是水的原因,为什么不是其他的溶剂呢?因为最合适的就是水,三体人的脱水浸泡需要的也是水,这个道理就跟为什么组成生命的基质是碳基不是硅基?因为碳基最合适。

这符合数学的最简原则,物理学的能量最低原则,比如雪花的形成就遵循这个原则,光的折射走直线最短距离遵循这个原则,光在宇宙中会偏折不是光本身弯曲偏折,而是空间扭曲变形使光路偏折,就跟你拿镜子让它反射回去是一样的,很多人这里会误解。还有火山岩浆板结后的六边形柱状,还有各种自然状态下的结晶形状都是遵循规律的。

物理学上还有个叫法“最小作用量”原理,大自然是抠门的,多一分的都不给予,都是给予最低需求的能量,包括人类的大脑。用一个合适的词叫做“优化”,如无必要,能简则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奥卡姆剃刀原则,还有我们之前讲的形式逻辑,也是一个道理。

所以你遍观整个化学知识库,你觉得你要是大自然你会选择什么溶剂作为生命代谢反应的环境呢?就是水溶液(液体环境)。咱们前两天聊过自私的基因,基因是生命?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苷酸,什么能让大分子能够复制,理论上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东西DNA。有人会说,既然有大分子生命,那一定有小分子的生命,确实有,但不是人类这种高级生命,它们是万物的祖先,也就是特别简单的单细胞形式存在的生命。

你可能会说以这只是咱们地球人的偏见和狭隘,宇宙的想象是无边无际的,但我要告诉你,科幻归科幻,科学归科学,该讲道理咱还是得讲道理的,科学家和科幻作家的区别在什么?不是科学家们没有想象力,恰恰相反,他们是最有想象力的一帮人,不然你以为这些科学产物哪里来?区别就在于一个基于实验证据说话,一个基于理论进行合理地想象和加工。

生命能量来源基本都是碳水化合物,生命本身也是碳水化合物,你吃的牛羊就是生命,所以我们才说某一个星球的生命演化一定根据环境的筛选而进行变异调试的,比如三体人的脑电波交流,三体人的表皮可能是类似镜面的反射强光高温的设定,另外我说三体人可能金毛大小,如果他们不是海洋生物,他们绝对要直立才能获得大脑容量的发育等等的猜想是基于合理的认识,不是胡说,有人讲三体人是蚂蚁大小那就是缺乏科学认知常识和认知了,另外,如果有类地行星,如果那上面有生物的话,他们不会大到像恐龙那么大,也不会小到蚂蚁那么小,估计也跟我们差不了太多。

活着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毛姆写过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奇怪的是,全文当中没有一处提及过月亮或是六便士,六便士是钱的意思,月亮可以理解为高晓松的“诗和远方”。

据毛姆说,这本小说的书名带有开玩笑的意味。有一个评论家说《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嘉里像很多青年人一样,终日仰头看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毛姆喜欢这个说法,就用《月亮与六便士》作为小说的书名。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或者这样理解:六便士是当下理工科的技术类,月亮是文史哲人类社会学这类学科,技术是砖头,但想象力才能让我们建造出大楼,穷尽研究砖头不可能建造得出大楼,只幻想大楼的外形,没有砖头也根本不可能建造的起来。

原始人不必知道杠杆原理就会利用棍子撬动石头,现在人知道杠杆原理不仅让我们能撬动石头,也让我们知道为啥这样能撬动石头,牛顿力学出来解释了力,我们才真的知道机械力是个什么东西。

在这里提个醒,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切不可只具有理科思维或文科思维,一定要是多元的。尤其是我在开篇词说的:“长期沉浸情怀里害人,只相信技术决定论也会使你目标单一”

不然像现在很多大学生,要么活在幻想中活在梦中活在自恋中,要么理科生很多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满脑子只有逻辑,把自己变得不像个人。(我就是理科生)

古代的人类都在不断地仰望星空,为什么今天的我们,怎么就都把头低下了呢?

尽管活着本身可能是大部分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但我们活着,并不只是为了活着。亚里士多德说过:“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而其他人是为了吃饭而活着。”

再回谈孔子,子日: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敌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说:君子应对天下万事万物,没有什么一定要敌视的,没有什么一定要倾慕的,一切都取决于是否合情合理。

你可能发现了,孔子有时候说颠沛流离也要守住仁,有时候又说要适时调整变化去应对万事万物,是不会有点感觉老孔说话前后矛盾呢?其实不是,他这是一种对立看待。

咱们昨天谈了矛盾和对立!人们往往容易混淆对立和矛盾,但是两者不一样。对立的事物可以共存,甚至互相依赖,没有黑哪有白,没有正义哪有邪恶,对立不等于对与错的关系。 而矛盾指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共存。

听过开篇词的听众也知道一句话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就是写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的那句名言: “ 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第一流智力, 就看他能否同时持有两种相反观点而仍能保持行动能力。”。可这话孔子早就说了,所以说学哲学就是让你知道很多事情没啥稀奇的。

其实,今天说书生,人往往想到的都是呆若木鸡、腐朽僵化,这多半是明清文人特别典型的样子,就像《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这类故事如果听得多了,你可能会忘记孔子时代的原始儒学是什么样子。他们有刚、有大、有正、有直,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风貌。

你要知道,儒家除了这些传统,还有一些今天听起来仍然振聋发聩的话,比如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子绝对不只是守旧,而是通达,他这个人虽然婆婆妈妈、虽然在某些问题上比较固执,但事实呢?比今天很多人看的开,你翻开《论语》,理解其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是快乐!

孔子是最懂什么是快乐的人,弟子们天天看着这傻老头,你混的这么惨还一天乐呵呵的,讲的道理没有人理解,没有知音,意图恢复理想社会却始终不得志,墨家的人还骂你“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呢,不知道你这个人哪里来的通达。

孔子告诉他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你看看这个可爱的人,通达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随时应对任何事情,而不觉得难以自处,无所适从,丧家之犬也过得是很快乐的。

此一文之所述,一段之所表,不是告诉大家应该要有科学家和哲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态度,也不是推崇儒家,更不是告诉大家什么结论,我只是讲所以然,我只是告诉大家,这些先贤们在干什么,我作为哲学的“哀嚎”者,我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这里了,哲学可不就是一种“哀嚎”么,哲学无法用来对话,哲学很难被其他人理解,甚至会被大多数现代人不屑和误解的尴尬境遇,哲学?又有谁愿意去听呢?东西方哲人哪一个不是孤独?哲学就是孤独之路?就像我昨天节目中讲的,哲学家们想帮助文明刹车,那就是痴心妄想,就是瞎操心,他们的无奈,今天的人看不懂,就算看懂了,也是徒增烦恼。

因为哲学无法为你提供任何当前的实用效益,倒是很可能会给你造成某种深在的悲哀,并且在浩瀚哲学史中,这些逻辑游戏会徒然消耗你的脑力,也很容易使刚接触社会碰壁了的青年陷入悲观中,目前来看,只有被曲解为成功学的哲学,好像才有市场似的,所以在我看来“朝闻道,夕死不可以”。

我讲过,我节目之所以存在,唯一目的性就是关注个人,我是想说:我们做任何事的时候,别忘了思考,只要是你认为对的,心即理,心即良知,你认为合适的就是你该做的。但同时”朝闻道,夕死可矣“,对于一个有志于追求真理的人来说。这句话说出了一个孤独的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能发出的最让人欣慰的一种志向和信心。

相关推荐

​马拉松

​马拉松

155

马拉松 长跑比赛项目 马拉松,(Marathon),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分全程马拉松(FullMarathon),半程马拉松(...

​蛋糕都是多少寸的   蛋糕分别都是几寸

​蛋糕都是多少寸的 蛋糕分别都是几寸

167

蛋糕都是多少寸的 蛋糕分别都是几寸 蛋糕都是多少寸的 蛋糕分别都是几寸?我们过生日买蛋糕是不是看到对于蛋糕的尺寸都是几寸几寸的。比如是卖8寸的还是12寸的蛋糕。我们很多人...

​打酱油用来比喻什么人?打酱油是啥意思?

​打酱油用来比喻什么人?打酱油是啥意思?

73

打酱油用来比喻什么人?打酱油是啥意思? 打酱油用来比喻什么人?打酱油是啥意思?打酱油来源于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的市民,问他对于艳照门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什么事,...

​社区是什么单位?社区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

​社区是什么单位?社区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

155

社区是什么单位?社区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 社区是什么单位?社区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社区这个名词是由德国社会学家E滕尼斯首先引入社会学学科的。20世纪30年代,我国社会...

​白玉菩提的寓意与作用 白玉菩提是什么材质

​白玉菩提的寓意与作用 白玉菩提是什么材质

155

白玉菩提的寓意与作用 白玉菩提是什么材质 白玉菩提的寓意与作用,白玉菩提是什么材质?白玉菩提是一种种子里包着的果实的果核,又叫小象牙果,一般存在于油棕这种热带植物中...

​巴西龟会认人吗

​巴西龟会认人吗

162

巴西龟会认人吗 巴西龟会认人吗?巴西龟认识主人,巴西龟算是乌龟里面比较聪明的品种,其对主人有一定的辨认能力。巴西龟认识主人的过程比较久,一般需要喂养一个月,并且频繁...

​煊赫门多好钱一条2023?煊赫门图片真实

​煊赫门多好钱一条2023?煊赫门图片真实

114

煊赫门多好钱一条2023?煊赫门图片真实 煊赫门多好钱一条2023?煊赫门图片真实?南京炫赫门是南京品牌旗下受欢迎的一款香烟,该产品占据了中国细支香烟市场的30%,深受广大烟民的...

​硫酸铵化学式是什么?硫酸铵化有颜色吗?

​硫酸铵化学式是什么?硫酸铵化有颜色吗?

128

硫酸铵化学式是什么?硫酸铵化有颜色吗? 硫酸铵化学式是什么?硫酸铵化有颜色吗?硫酸铵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NH4)2SO4,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无气味。280℃以上分解。水中溶解...

​flag是什么意思网络热词 flag是什么意思中文

​flag是什么意思网络热词 flag是什么意思中文

159

flag是什么意思网络热词 flag是什么意思中文 flag是什么意思网络热词,flag是什么意思中文?Flag(フラグ),网络流行词,英文单词原意为旗帜。游戏中flag决定或引发剧情发展的特性,...

​2002年是什么生肖?2002年属相是什么?

​2002年是什么生肖?2002年属相是什么?

163

2002年是什么生肖?2002年属相是什么? 2002年是什么生肖?2002年属相是什么?我们很多的人都是比较重视自己的运势的,我们出生时间的不同的是会有着不同的命运的,每一个人就会有...

​蛇怕猫还是猫怕蛇呢?猫怎么不怕蛇?

​蛇怕猫还是猫怕蛇呢?猫怎么不怕蛇?

167

蛇怕猫还是猫怕蛇呢?猫怎么不怕蛇? 蛇怕猫还是猫怕蛇呢?猫怎么不怕蛇?蛇害怕猫,主要是因为猫的反应很灵敏,速度十分快,反应起来要比蛇快很多,能躲避蛇的进攻,迅速向后方飞...

​90后的美女穿尿布?你敢相信吗?

​90后的美女穿尿布?你敢相信吗?

173

90后的美女穿尿布?你敢相信吗? 90后的美女穿尿布?你敢相信吗? 国外90后女孩每晚穿着尿不湿、含着奶嘴入睡,背后原因令人心疼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每个人的生活方...

​微信助手意思是什么?什么是微信助手?

​微信助手意思是什么?什么是微信助手?

126

微信助手意思是什么?什么是微信助手? 微信助手意思是什么?什么是微信助手?微信助手,一个专门针对微信公众账号提服务的免费第三方平台。通过微信助手平台,公众账号用户可...

​网络用语卷是什么意思?卷的意思是什么?

​网络用语卷是什么意思?卷的意思是什么?

71

网络用语卷是什么意思?卷的意思是什么? 网络用语卷是什么意思?卷的意思是什么?卷是一种充满年轻人气息的网络用语,它可以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或者风格,也可以指...

​泼水节的由来和传说 泼水节的由来简介

​泼水节的由来和传说 泼水节的由来简介

147

泼水节的由来和传说 泼水节的由来简介 泼水节的由来和传说,泼水节的由来简介?傣族泼水节,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

​合并审理的适用条件?合并审理的法律规定

​合并审理的适用条件?合并审理的法律规定

187

合并审理的适用条件?合并审理的法律规定 合并审理的适用条件?合并审理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诉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

​寒衣节是几月几日?寒衣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寒衣节是几月几日?寒衣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101

寒衣节是几月几日?寒衣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寒衣节是几月几日?寒衣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

​浙江绍兴嵊州介绍-浙江嵊州属于在哪个市?

​浙江绍兴嵊州介绍-浙江嵊州属于在哪个市?

186

浙江绍兴嵊州介绍-浙江嵊州属于在哪个市? 浙江绍兴嵊州介绍-浙江嵊州属于在哪个市?嵊州市,浙江省辖县级市,由绍兴市代管。地处浙江省东部,北接绍兴,东邻新昌县,属长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