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和普京曾四次归还我国领土,为何坚决不归还海参崴?
原创 二舟
2008年10月,中国和俄罗斯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自此黑瞎子岛的一半领土回归中国。这也标志着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黑瞎子岛西侧约171平方公里陆地及其所属水域正式划归中国,其陆地面积相当于42个钓鱼岛。
早在90年代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为改善中俄关系,就曾三次归还中国领土,总面积为23.7万平方公里。但无论归还多少领土,俄罗斯都对中国故土海参崴的主权问题避而不谈。就连在中国和苏联的蜜月期内,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也从未想过归还海参崴。这个只有60万人的小城市,论发展程度和国际地位,远不如香港和澳门。为何港澳都能回归,偏偏海参崴成为俄罗斯的永久领土,这其中的是非曲折,还要追溯到19世纪。
▲叶利钦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
自从辽金时代起,海参崴就在中原王朝的领土范围内,女真、鄂伦春、赫哲等中华民族在此聚居。清朝时,该地为吉林宁古塔副都统的管辖区域。所以,海参崴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这是毫无争议的。
但是,沙皇俄国却对海参崴觊觎已久。从1630年开始,俄罗斯帝国的探险队就曾深入远东,在海参崴附近寻找天然的不冻港。清顺治九年,沙俄军队入侵黑龙江流域,占领海参崴等大片区域,双方多次交战。一直到30多年后,康熙皇帝从瑷珲起兵,才正式收复东北边境领土。随后,大清和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清清楚楚地将海参崴划为中国领土,可俄国人还是贼心不死。
▲签订《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确立的中俄东段边界
鸦片战争后,清朝逐渐衰落。俄罗斯帝国以武力胁迫黑龙江将军,于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将乌苏里江东岸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中俄共管区域,其中就包括海参崴。随后,沙俄便派遣西伯利亚舰队的曼珠尔号战船来到海参崴建立军事哨所,用强硬的手段夺取控制权。
▲沙俄时期海参崴的驻军总部
沙俄之所以如此重视海参崴,是因为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港口不冻不淤,避风条件良好。年平均气温为零上四摄氏度,仅初夏有浓雾,全年都可以通航。沙俄占领海参崴之后,就可以和日本做海上贸易,而且和美国的航行距离也大大缩短。如果能抢占美日市场,可以极大刺激沙俄的经济发展。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大清的天朝上国之梦彻底破碎。沙俄声称自己曾劝阻英法尽快停战,所以沙俄也应当从中国拿到好处。当时负责善后工作的恭亲王弈訢求和心切,便与俄罗斯代表伊格那提也夫伯爵签署《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直到太平洋的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永久割让给沙俄。至此,海参崴彻底成为法理上的俄罗斯领土。
▲签署《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后,中国遗民海参崴起义
而香港、澳门的情况则不同,香港的一部分领土是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出去的。澳门按照1860年的《中葡北京条约》规定,只是特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并没有将其割让出去,在法理上仍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海参崴之所以无法收回,和沙俄、苏联、民国的一系列举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沙皇俄国占领海参崴后,将地名改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到1908年前后,已经有25万余名沙俄居民迁移至此处。而中国原住民和经商华侨加起来总数也不过4万左右,基本没有任何话语权。生活习惯、饮食甚至语言都在向沙俄转变,啤酒取代白酒成为了当地最流行的饮品。
▲20世纪初期的海参崴
但就算华人努力迎合沙俄文化,他们还是遭遇严重的歧视和不公,因为中俄关系剑拔弩张,随时可能开战。沙俄政府报告曾指出,如果中俄爆发战争,这些华人将成为中国最好的岗哨。于是,沙俄就开始大规模驱逐华人。
1911年,清政府驻海参崴的商务委员曾在一份奏折中详尽记述了沙俄政府迫害华人的行为,比如禁止华人经商和酿酒,就算做合法生意,也要课以重税。俄罗斯人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殴打华人。华商被抢劫,警察不予理睬。针对华人的冤假错案不计其数,还有一次无端羁押3000余名华商,且不提供饮水和饭食,甚至清政府的《北京条约》赔款也要当地华人来偿还。
随后,在1911年俄历3月左右,沙俄阿穆尔地区总督来到海参崴,发布《拘遣华侨命令》。在短短几天内就进行三次大型搜捕,无论国籍,只要拥有中国血统,都被强行捉拿,共有2000余名华人惨遭驱逐。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华人在海参崴的处境有所改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一战期间,中国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北洋政府在国际舞台终于硬气了一回。1918年,英、法、美等14国组织军队干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北洋政府也派出最强战舰“海容号”与协约国舰队一起进驻海参崴。
当时,俄国远东地区因为内战,局势非常混乱,警察部队几乎解散。协约国舰队为维持治安,设立联合军警部。每条战舰排出12名水兵,在海参崴街头轮流巡逻,“海容号”水兵维持治安时都会特别照顾中国同胞。同时,“海容号”还特别抽调20名士兵在“中国街”驻防,保护当地的中国外交官员和华商。
▲海参崴街头的协约国干涉军
除驻军之外,华人处境有所改善的第二个原因是苏联的政策调整。一战结束后,苏联急需恢复经济,安抚民心,便逐渐放松管控,允许外国人做生意。海参崴再次迎来大批华商,仅统计在册的就达到43000余人,另有许多走私小贩无法统计。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华人就再次遭殃。
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斯大林带领苏联大搞“集体化”。全面取缔小商小贩和私人企业,导致海参崴的华人大面积失业,且当时的苏联只有国家职工才能用粮票购买食物。所以,华人的生存环境更加严苛。同时,苏联再次拾起“黄祸论”,认为中国人和苏籍华人会在战争时出卖苏联,因此对华人的态度愈发恶劣。
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大清洗”运动中,海参崴华人和“穷凶极恶的罪犯”、“富农分子”一起被划分为镇压目标。1937年12月22日,苏联秘密警察叶若夫下达密令,清除边疆区域所有中国人。海参崴首当其冲,一个星期内就有800余名华人被逮捕。随后的几个月里,总人数上升到8000,其中有5000多人被流放到集中营强制劳动。经过几次抓捕行动,海参崴的华侨已经降至1万左右。
▲叶若夫(右一)斯大林(右二)
当时许多人都试图联系国民党政府,以寻求庇护,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应。这主要是因为1937年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蒋介石从苏联获得大量援助,包括2.5亿美元贷款、804架飞机、82辆T-26坦克、9320挺各式机枪,为装备落后的国军雪中送炭。于是,蒋介石只能牺牲海参崴华人的利益,继续粉饰太平。
▲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38年1月,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抵达莫斯科进行访问,全程都没有提到海参崴华人遭遇迫害的事情。同时期的《申报》、《大公报》等媒体也从未报道远东地区华人的处境,还刻意封锁相关消息。因此,苏联更加肆无忌惮,又以间谍和走私等罪名对华人进行两次大规模抓捕,总数近万人。而国民政府仅有几封不痛不痒的谴责电报,收效甚微。最后,只能低声下气地请求苏联放中国籍的华侨回国,终于把剩余的6000人全部撤走。
▲孙科
此时,海参崴已经难觅华人踪迹,彻底变成符拉迪沃斯托克。无论从法理或事实角度,它都是一个纯正的苏联城市。随后,苏联就开始大力建设符拉迪沃斯托克,作为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共建设17个通用泊位,300多台装卸机,年吞吐量超过500万吨,每年运输的旅客达到800万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深度参与国际贸易,更加重视符拉迪沃斯托克。先后开辟104条国际航线,与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往来频繁,吞吐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每年的贸易额超过110亿美元。如果没有这个天然的不冻港,俄罗斯的海上贸易就等于自断一臂。
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峰会,普京再次强调这个不冻港的重要性,并投资200亿美元进行城市建设。如今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虽然只有60多万人,但其商业繁荣程度可以排在俄罗斯所有城市的前30名,人均GDP高居第17位。同时,符拉迪沃斯托克还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部所在地,部署着3艘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5艘奥斯卡级战术导弹核潜艇,另有多艘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可以遏制东北亚、抵御美国进攻,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整个远东最重要的城市。所以,叶利钦和普京虽先后四次归还我国领土,但符拉迪沃斯托克却从未有商量的余地。更何况这里早已没有了中华文化的踪迹,我们暂时也没有立场去要回昔日的“海参崴”。如果俄罗斯没有剧变,这种情况仍然会持续下去。只恨清政府实在太无能,让我国失去这样一个优良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