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糖:80后孩子吃完上厕所不忍直视,治蛔虫功劳大,现为何消失
文 | 慢纪硬核说
编辑 | 慢纪硬核说
宝塔糖,这个名字只要提起来相信就会有许多80后感到后背一凉。
长得一副糖果样子,结果却是糖衣炮弹。被身边人哄骗着吃下去,不久后就会被赶到厕所里开始“拉虫子”。
80后的童年曾因它惨叫连天,却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它的魔爪。
这样“危害四方”的零食,结果还引得无数人追捧,全国各地厂商都投入生产。
这样万人参与的热度下,宝塔糖仿佛随意可做的糖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但许多人不知道,宝塔糖的问世其实是中国贫弱外交的“苦果”,它曾在上世纪艰难困苦的大背景下拯救我国民族的未来。
01 宝塔糖的“真实身份”
宝塔糖不是糖,而是一种药物。
这种药专治蛔虫病,常常是给小孩子吃的。
这就是为什么它会被做成一种糖果的样子。
说起宝塔糖,还是要先说说我国的发展环境。
在上世纪中后期,我国建国后发展迅速,但扶贫政策还未跟上。
许多落后的农村地区卫生条件不好,也没有讲究干净的习惯,不少人患有蛔虫病。
这种病经常会跟小孩子杠上。
因为许多农村地方本就资源物资缺乏,人们吃饱穿暖尚且过得困难,在子女的关注上就更少了。
大人们下地劳作,小孩子就扎堆在一起玩泥巴。
时间长了,大人没有卫生意识,小孩子就更不会注意。
在外面沾上细菌病毒后很容易病从口入,吃进蛔虫卵。
而蛔虫的习性注定让人无法将它消灭。
这种生物喜欢寄生,它在外界自然环境中往往生存不了,只能寄生在人体内。
小孩子吃进蛔虫卵后,蛔虫孵化会附着在人体内的肠道上。
人体的排泄物并不能将它们冲下去,最后这些蛔虫便牢牢扒在肠道里蚕食人体营养。
如果小孩子体内出现蛔虫,它们会开始大量繁殖。
蛔虫一次可排卵上万个,在人体内寄生少则一两条,多则上千条。
而被蛔虫寄生的生物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对外表现上,被寄生者就是会食欲不振、日渐消瘦,除此外还可能有磨牙、易受惊等症状。而在体内,由于蛔虫喜欢穿孔,被感染者常常会得肠梗阻、蛔虫病等疾病,且蛔虫甚至还会在体内游走,跑入腹腔气管等地方引起窒息。
蛔虫病的巨大危害引起国家的担忧。
在过去那个不讲究细菌卫生的地方,蛔虫病在农村是高发区,并且经常霍霍小孩子。
但我们都知道,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栋梁。
如果青少年儿童们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国家的未来也就看不到希望。
我国许多人开始研究怎么对付这一现状。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宝塔糖才被生产出来。
但是宝塔糖这玩意对付蛔虫虽然有效归有效,对付的方法却可谓令人反胃至极。
宝塔糖中的有效药物成分可以麻痹蛔虫,让其不能再附着在肠道上。
随后这些蛔虫从肠道壁内表面掉落,随人体排泄物一同被排出体外。
所以吃了宝塔糖后,第二天的场景就可想而知。
以前的宝塔糖,就像如今的金针菇,别称:“see you tomorrow”。
只不过一个是不能被消化分解的菌菇,一个是虫子,还是活虫子。
不少有幸“品尝”过宝塔糖的80后都激动表达过自己的童年阴影,简直是往事不堪回想。
小孩子被大人们哄骗吃糖果,满心欢喜地接过放进嘴里,天真地以为爸妈突然心情好给自己买糖吃。
结果却是拉出一坨虫子,而站在一旁的家长则是“早有预谋”,等着看结果。
不过最令人头皮发麻的还是拉虫子这个过程。
蛔虫在排出体外时,很有可能会拉到一半卡在当口。
还未经世事的祖国花朵们扭头一看,刹时魂丢了一半。伴随着虫子的扭动,尖叫声顿时响彻云霄。
80后不管吃过没吃过宝塔糖的恐怕都听说过这个画面,如果有幸亲眼见证,那一定是至今都难以忘掉的场景。
并且他们在跟人诉说时,面部表情也往往是纠结狰狞的。
但如果00后听到这个事情,一定会难以置信,甚至可能怀疑:“老家伙们在骗我”。
事实上到了如今,这些80后的童年阴影已经不可能再现了。
因为当年的宝塔糖早已经消失不见。
02 研制有效成分的波折
宝塔糖中可以麻痹蛔虫的有效成分是从蛔蒿内提取出的,这种植物在国内已经绝种了。
蛔蒿原本生在北极内,我国一开始也并不知道这种植物可以用来对抗蛔虫。
那个时候的国家还处于百业待兴的状态,没有资源、没有钱,搞不出什么抗虫药。
中国将目光与希望转向了前苏联。
彼时前苏联和我国还是亲密友好的同盟关系,很快便通过了相关科研项目的请求。
经过反复的科学实验研究后,中苏双方的研究员一起成功提取出蛔蒿中的有效成分。
但是这并不算万事大吉。
上面提到蛔蒿原本生长在北极地带,习性喜寒耐寒。
在我国比较温暖的环境里很难生长。
而且最初时,我国连种子都没有,且无法去北极找种子。
建国以来,直到1986年,我国才首次赴北极考察。
无奈之下,中国只得向苏联高价购入蛔蒿种子进行培育。
但是培育过程也充满心酸。
我国的生长条件对蛔蒿来说可以算是“恶劣”。
当时国家在4个国有农场里种植,最后只有潍坊一个地区的蛔蒿生长成功。
眼看着材料有了,可以开始提取生产了,结果又出大问题。
我国在1960年与前苏联关系恶化,后者一怒之下抽走在我国布置的研究团队、实验机器等支持。
甚至连实验数据资料都被就地焚毁。
中国一时之间面临很大困境。
在中苏两国的项目合作中,把持核心技术和知识的一直是前苏联人员。
没有自身实力支撑的中国,在当时的合作中一直处于学习、辅助者的地位,处处受制于人。
帮扶者可以在与中国交好时提供支持,也可以在国际关系变化后毫不留情地抽身走人。
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国内的抗虫研究便进入停滞阶段,已经生产好的蛔蒿眼看只能浪费掉。
不过好在国人当自强。
在前苏联撤走技术扶持后,中国开始自主研究蛔蒿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不久后,利用中国技术和设备研究出的抗虫物被成功提取到。
为了能加快生产出抗虫药,国家还动用起群众的力量。
国家将蛔蒿的种植技术公开,呼吁大家勇于种植,为生产抗虫药献一份力。
而反响也很不错。
蛔蒿的产量大大提高,单单潍坊地区就有高达1.8万多亩的种植面积。
材料、技术这下都有了,后面就简单多了,国家很快着手于生产抗虫药物。
因为考虑到吃这些糖的大多是年轻小孩子,研制药物的人员还特意加入糖,做成糖果。
最后就生产出了我们看到的宝塔糖。
刚产出的宝塔糖还只是在山东地区试点临床,并初见成效。
70万山东学生被分发宝塔糖试吃,最后抗虫效果非常棒,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广泛推广宝塔糖。
到了80年代,正值宝塔糖在全国风靡的时期。
当时宝塔糖的产值巨大,许多生产厂商都纷纷加入宝塔糖的制作队列,希望借此从中分一杯羹。
而在80后小朋友的圈子里,宝塔糖也是极具有“威名”的零食。
不过遗憾的是,宝塔糖只火热了没几年就消失了。
03宝塔糖的“没落”
宝塔糖的热度消减其实是有多个因素促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宝塔糖被广泛推广开来,全民抗虫,需求量极高,行业一片蓝海,有利可图。
不少生产厂家都嗅到商机,一起加入宝塔糖的生产线上来。
无论是原材料蛔蒿的种植,还是宝塔糖药品的制作,都被涌入大量私人企业分享蛋糕。
不过这样做的后果自然是量变引发质变。
生产增多,水涨船高,市面上的宝塔糖品牌越来越多,供给量开始渐渐加大。
没几年后宝塔糖的产量就远远高出了市场需求。
再加上抗虫几年后,大家的观念也有所改变。
相比病发治疗,人们更追求提前预防。
宝塔糖的市场开始缩减,供需差别加大。
国家发觉这一点后反应及时,很快停止了相关产业的生产。
在1982年,我国卫生部取消了一百多种与宝塔糖相关的药品和剂型,蛔蒿也被停止生产。
这个政令搬出,由于生存环境本就不适宜,蛔蒿的量开始迅速减少。
虽然有人希望留存住这一植物的种子或育苗,但最后放置时间太长,它们也没有的生长能力。
如今蛔蒿在我国已经灭绝。
不过细心的人一定会留意到,如今市面上是依然有宝塔糖的。
不少90后也反映自己小时候是吃过宝塔糖的,怎么在80年代就没有了呢。
其实后来的宝塔糖已经不是当初的宝塔糖了。
随着医院技术的发展,宝塔糖的有效成分由蛔蒿变成了磷酸哌嗪。
成分不同但原理类似,差别不大。
再到后来又有新药品,药效更优异。
新的抗虫药可以直接将蛔虫在体内杀死并融化尸体,患病者不需要再回头一见当年惨状。
有了更好的替代,原来的宝塔糖自然就被淘汰掉了。
04 小结
如今市面上依然可以买到一些宝塔糖,但经历多次历史演变,它们和当年的宝塔糖已经完全是两种药品。
并且针对的感染虫类也不同。
很多人说现在都已经看不到有大量小朋友会感染蛔虫的现象了,其实除了卫生意识提高外,还有其他原因。
蛔虫大多时候都附着在农作物身上,尤其是绿色蔬菜,人们清洗时是洗不掉虫卵的,容易被吃进肚里。
但现在的农产品大多会喷洒农药消毒,防治虫害。蛔虫早在这一步就已经扛不住被杀死了。
反倒是相比之下对农药更有抗性的饶虫,是当今许多儿童易感染的肠道寄生虫类。
而相关的药物治疗也已经非常完善,大家肚子疼时及时去医院就可以很快治愈。
宝塔糖这一蛔虫抗虫药已经随时代发展而离开了大众视野。
不过当年研发期间,我们因国弱无技术而受制于人的种种悲惨教训还历历在目。
弱国无外交,宝塔糖不仅仅是一颗抗虫药,它的背后还藏着我国人民独立自强的民族精神。
这样的历史反思值得所有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