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的身世和结局(红楼梦妙玉人物简介)
大家好啊,我是老零。今天咱们继续聊判词判曲,这一期我们说妙玉。
妙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特殊非常神秘的人物,她在前八十回中的正面出场只有两次,但她在十二钗中的排序却高居第六位,不仅压过了迎春和惜春这两位贾家的大小姐,甚至压过了光彩照人的王熙凤,说明这个角色在八十回后很可能有非常重要的戏份,或是在某件大事上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她对贾宝玉的欣赏来看,或许有可能在宝玉落难时,她为营救宝玉出了大力,类似于“士为知己者死”。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猜测罢了。
先简单说一下妙玉的身世。妙玉这个名字首次出现,是在元春省亲之前,有仆人向王夫人汇报聘买小尼姑小道姑时提到的。这个汇报人是谁,各个古本写的都不一样。有的写林之孝,有的写秦之孝,但按理说应该是林之孝家的。这个问题与本期内容无关啊,咱们暂且权当他是林之孝。
林之孝就跟王夫人介绍了,说妙玉今年十八岁,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她自幼多病,找了好多替身替她出家都不管用,她只好亲自出家,病才好了。如今父母早亡,师父也圆寂了,就剩她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等等。
从这段介绍来看,妙玉她家似乎没什么了不起的,她之前就是个普通的官宦小姐罢了。但在“栊翠庵品茶”那一回里,妙玉那派头,那气场,简直如冰山女神一般,完全压倒钗黛等一众群芳。如果说这仅是妙玉的性格,与她的出身无关的话。那么我们又看到,妙玉居然拥有西晋大富豪收藏的“(分瓜)瓟斝”等一堆奇珍古玩,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得到的东西,或者说这可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的东西,除非都是在潘家园地摊上收的赝品。
所以啊,要么作者是故意用一些夸张的物件来彰显妙玉的气质,并没有太多深意;要么就是妙玉的身世还隐藏着秘密。毕竟之前那番介绍并不是一个上帝视角的全面的叙述,仅是林之孝的口述,而一个管家可能不知道那么多秘密。那么假如妙玉的身世真的有秘密的话,八十回后应该会揭晓,只是我们看不到了。
好,那我们先不纠结那些云山雾罩的东西,这一期主要看词和曲。妙玉的画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这是预示妙玉的结局,咱们一会儿再说。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戴敦邦先生作品
先看前两句,这里说的“洁”,是佛家主张的“洁”。人世间都是肮脏污浊的,只有极乐净土那边儿才是纯粹的“洁”。那既然人活在世上,肯定避免不了接触污浊,但是,你信了佛,你心中就有“洁”,你就要保持住心里面的“洁”。
空,佛家认为,空才是天地万物的本质,一切色相,一切五欲六尘,都不过是幻象而已。所以出家人就应该有视万物为空的境界,不要理会尘世中的一切诱惑。
妙玉她是尼姑嘛,她当然明白什么是洁,什么是空。但是请注意这两句判词,感觉上这不是说她后来下场很凄惨,她很被动的不能洁、不能空了。而是她“何曾洁”、“未必空”,就是她从来也没彻底洁过,从来也没完全空过。要么就是她压根不想洁,要么就是她虽然想洁,但是没做到。
虽然后面的故事我们看不到,但从前八十回里,我们也能找到一点端倪。比如说你既然想“空”,那就应该“是法平等”,众生万物在你眼里应该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但妙玉显然不是,她有很明显的个人好恶,最典型的就是刘姥姥逛大观园时,她对刘姥姥极为嫌弃,刘姥姥碰过的杯子她就不要了。而她对钗黛则颇为认可,还主动请她们喝梯己茶。
再比如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凹晶馆联诗,本来与妙玉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按她表面上的性子,即便听到了,应该也是嗤之以鼻:“呸!写的什么破烂玩意儿!”然而这一次她却主动参与进来,请她们到栊翠庵一起作诗,甚至还谦虚了几句,说我想续你们的诗,又怕是狗尾续貂,把你们写的好诗给玷污了。这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妙玉不觉得黛玉她们是大俗人了,甚至还把自己放到了很低的位置。那一段情节非常有趣啊,感觉妙玉好像把压抑了多年的情感一下子全部释放了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平行时空里的另一个妙玉。
妙玉对贾宝玉就更为……怎么说呢?更为看重吧,喝茶时她给宝玉用自己的杯子,在宝玉过生日时,她还偷偷送了张生日贺卡。宝玉去她那“乞红梅”,也是很轻易就到了手。有人认为妙玉可能是暗恋贾宝玉,这个没看过后文,可不敢下定论啊,咱不能随便亵渎出家人。但她对宝玉有一种知己般的欣赏,这个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总之,妙玉她“未必空”,她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冰冷无情,她心中是有热情的一面的,也是有柔软的一面的,只是平时把这些都压抑住了。她好像是不愿意接近人,看不起任何人,但其实她还是希望能交到朋友的,希望能像一个正常的女孩子那样去生活,哪怕只是片刻也好。或许她也希望,她的美貌,她的才华,能够有人欣赏。当然了,她肯定觉得欣赏我的也得是个像样的,不是什么人都配欣赏。如果薛蟠跟她说“我看好你哦”,她肯定当场就吐了。
判词的下一句说“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就是那幅画表达的内容,预示了妙玉的结局,咱们就结合判曲一起来说吧。判曲的曲牌叫“世难容”,这支曲子写得非常妙啊,是老零非常喜欢的一首。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其罗素艳,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着,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扛长尾,心愿却疑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如此才貌双绝的女孩,却依然有很多人不喜欢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从后文看,妙玉的人缘是比较差的,一个是因为她是出家人,她和所有人都刻意保持距离。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性格比较孤僻,比较古怪,而且她这个孤僻,不是出家以后才形成的,而是天生的,估计打小就这个样。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这个可能也不是出家以后才有的想法,而是她从来就是个素食主义者,觉得肉腥;也讨厌绫罗绸缎、穿金挂银的,觉得那个庸俗。但关键是啊,你自己怎么想,那是你的事。别人吃什么穿什么,那是别人的事,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得了。但妙玉呢,她一定要把她的厌恶表现出来,而且要非常夸张的表现出来,这才能显得她高人一等。在她眼里,芸芸众生全是俗人,连林黛玉这样清秀脱俗的姑娘,她都要说是大俗人。
所以,那就只能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能有的人觉得她是真清高,有的人觉得她是装清高。但不管怎么认为,八成都不大喜欢她。这也正常。你不喜欢别人,那就得允许别人不喜欢你、疏远你,对吧?更何况,一个又洁又空的人,不会轻易厌弃其他人的,不会把自己捧得太高,也不会在乎别人讨不讨厌自己。所以说她还是不“空”,至少空得不彻底。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这是说妙玉的大好年华都在尼姑庵里虚度了。妙玉的才貌不亚于任何女子,但当别的女孩在大观园里赏花作诗谈恋爱时,她就只能搁那儿敲木鱼。假如她真的一心向佛的话,敲木鱼当然也不能算虚度,也不能算辜负春光。但她显然又不是。刚才说过,她的心里并不空,她还是有着凡尘杂念,以及对俗世生活的向往的。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这两个字,一般咱们都读作是ang zang。如果是“风尘肮脏”的话,虽然读着不大顺溜,但大家也大概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比如被坏人那个了,或者是到了某个肮脏的地方了……等等吧,就不详细解释了。
这两个字在古代还有另一种读音,读作“kang zang”,是高洁正直、不屈不挠的意思。比如李白有首诗《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开头说“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就是说老虎虽然趴在短草里,但它的威猛是遮掩不住的。就像我的好朋友张十四,他虽然在风尘漂泊,但是刚直不阿,潇洒倜傥,活出了真我的风采。
老零觉得“kang zang”这个含义,或许更适合妙玉。可能是说啊,贾府破败之后,妙玉不得不离开了栊翠庵,在风尘中挣扎着,但她坚贞不屈,没有自甘堕落,依然与世间的污浊划清界限。当然如果是“肮脏”呢,也说得过去。这两个含义都与下一句“无瑕白玉遭泥陷”能对得上。“遭泥陷”可能是她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困难境地中,也可能是指她的清白受到了损害。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一条很特殊的批语了。据说在靖藏本的第四十一回,有一条揭示妙玉结局的批语。老零之前讲各个古本时,没有提靖藏本,因为这是一个真伪性存在争议的本子。今天就借此机会简单介绍一下。
在1959年,有一位红楼梦爱好者毛国尧,他去朋友靖应鵾家借书看,找到了一套乾隆年间的刻本红楼梦。毛先生发现这个本子里的很多批语是其他古本所没有的,于是他就把这套书借回去看,对照着他家里的有正版戚序本,以笔记的形式抄录了大概150多条戚本没有的批语。之后他就把这套书还给了靖家。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什么发现可以随时在网上发表。那时候没什么渠道,可能他也没有把这一发现公之于众的想法。直到五年之后的1964年,毛先生看到了红学家俞平伯先生的一篇红学论文,忽然想起来这个事,就给俞平伯写信,把他抄的这些批语寄了过去。俞先生看了之后非常重视,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个从未发现过的本子,就立即回信,希望能把原本寄过来做研究。毛先生赶紧去靖家找书,但遍寻不获,很可能是卖废品时卖掉了。后来风传,80年代时,在一列前往南京的火车上,有人在车上阅读这个本子,书上还有“此为大毒草”的字样。当然这也仅是传闻而已了。
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靖藏本的一百五十条批语,有些批语透露的信息非常重要,而且整体来看确实像是脂砚斋或畸笏叟的口气,比如批书人让老曹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段情节,这就是批语里透露的。还有很多批语混不可解,比如这一条“一攀两鸟好树之文坛将茗烟已今等马出谓”,完全看不懂啥意思,跟天书似的。还有很多批语缺字,据说是因为原书此处被虫蛀了。
虽然这个本子的批语看似很珍贵,不过目前已知的亲见过这个本子的人,只有毛国尧一人,这个本子也没有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辨析,所以它的真伪性是存疑的。几十年来,一直有人怀疑,这个本子并不存在,那些批语是伪造的。
老零个人的看法呢,我觉得它很像是真的,或者说我希望它是真的吧。因为如果是真的,或许哪天还能见到它重现世间嘛,说不定咱们坐飞机坐动车的时候就碰到有人捧着这本“大毒草”,哈哈。但既然尚无定论呢,出于严谨性,今后老零还是尽量少引用靖藏本的批语。要用的时候,老零也会附上一句:“此为靖藏本批语,仅供参考,真伪自辨。”
好,咱们说回妙玉。在第四十一回,也就是“品茶栊翠庵”那一回,靖藏本有这么一条批语:“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后面还有三个字,前两个字看不清,好像是“各示”。最后一个字缺了,被虫子咬掉了。
这一段话可真是,每一个字咱们都认得,连在一起就不知在说啥,怎么断句都觉得别扭。因为看不到原本真貌嘛,咱们也不知这几行字究竟是怎么写的,是不是这么排列的,而且还有缺字,缺的部分只能靠推测和想象了。
后来经过周汝昌先生校勘,可能是“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或者是“他日瓜州渡口,红颜固屈从枯骨,不能各示劝惩,岂不哀哉。”
还有戴不凡先生校勘为:“此妙玉偏僻处,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洲渡口屈从,各示劝惩,岂不哀哉。红颜固不能不化为枯骨也。”
还有一些其他的排列断句法,就不提了。大致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妙玉后来流落到瓜州渡口,瓜州古渡还是很有名的,很多诗词都提到过它,这个地方有着生离死别的象征意义;二是“红颜”和“枯骨”有关系。要么是妙玉屈从了枯骨,枯骨可能是指某个有权有势的老贼;要么就是妙玉自己化为了枯骨。
至于妙玉为什么会去瓜州,谁劝惩谁,枯骨又是怎么回事,这就只能靠想象了。总之,妙玉原本是希望能清清白白、安安静静的走过这一生,但她最终的结局与这个心愿完全是相悖的,所以叫“风尘肮脏违心愿”。还是再强调一遍啊,这是靖藏本批语的信息,真伪未知,仅供参考。
再看最后一句,王孙公子叹无缘。王孙公子是谁?看不到后文,也实在很难猜。一说就是贾宝玉,两人互相挂念对方,但是没有机会再见。也可能是妙玉拯救了宝玉,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两人终生再难相见,宝玉也没有了报答妙玉的机会。
如果不是宝玉,那会是谁呢?这个可能性就太多了,很多朋友展开了各种想象啊,什么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什么冯紫英陈也俊蒋子宁侯孝康,在书里出现过名字的王孙公子,都给妙玉安排上了。这种实在没头没脑的事,咱们也就不瞎猜了。总之有可能是,某个王孙公子看中了妙玉,想要拯救她于水火之中,但妙玉比较刚嘛,她不乐意,宁可一个人漂泊无依。也可能是两人虽然你情我愿,但某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两人还是没有缘分,最终妙玉就只能在风尘中“肮脏”了。
好,词和曲就先说这些,最后咱们再闲扯几句。妙玉这支曲的曲牌叫“世难容”,好像是众人皆醉她独醒,她笑别人看不穿,所以这个世界容不下她。这么理解当然没错,但老零还是想从另一角度再说几句,咱们不能光从受害者心态去看待这件事,不能觉得这个世界容不下我,就全都是世界的错。
妙玉为什么“世难容”呢?是因为她太优秀吗?不是,或者说不全是。我们看原文,她把黛玉宝钗叫来喝茶,显然对这两人是颇为认可的,但一逮到机会,她还是要输出一波,说黛玉是个大俗人,连什么水都喝不出来。那意思就是,你俩虽然还行,那也只是比凡夫俗子强那么一点,跟我比那还是差远啦。对钗黛她尚且是这个态度,那对其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可见,妙玉虽然优秀,但她的优秀是带有攻击性的。优秀并不一定会“世难容”,但你既然用你的优秀去攻击别人,那就不能怪别人不容你。在现实中我们也会碰到这样的人,他自视甚高,可能也确实有了不起的地方。但他与人交往时,一定是一个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上就是“我和你交朋友,那是看得起你啊,你可别不知好歹”。这就让人很不爽。
我们再看贾宝玉。宝玉的境界也不低吧?要不妙玉也不会对他青眼有加。但宝玉又何曾“世难容”呢?他恨不得是人见人爱车见车载,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他。因为宝玉自己固然优秀,但同时,他既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能宽容别人的缺点。说白了,如果你真的想交朋友,那你的优秀应该成为搭建友谊的桥梁,而不该成为攻击别人的武器。
不过妙玉给自己打造一个带刺的外壳,可能也有一部分不得已。因为贾宝玉有亲人有依靠,而她一无所有。妙玉的内心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坚强,她还是有柔软、脆弱的一面的,她还是想要有一分情感的寄托的。但她用一层外壳把自己封闭了起来,除了维持自己的人设以外,可能也是为了自保,为了不被人欺负或其他什么原因。这个要再延伸下去就没完没了了,咱们留到以后再慢慢聊吧。
总之,除非你真的足够强大,不依靠人、任何环境就可以生存,但我觉得也不存在这样的人。那就最好不要把自己搞到“世难容”这个状态,否则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好,本期就到这里,下一期咱们聊聊迎春的判词判曲。请大家轻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