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不敢惹的中国女外交官,51岁的华春莹到底有多厉害?
在近几年,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中国外交界涌现了一批广受国民追捧的“网红”。如“浓眉大眼”的王毅、“眼神杀人”的赵立坚,端庄文雅的“铁娘子”华春莹......
这些外交官之所以能成为“网红”,是因为他们打破了以往外交官只会“照本宣科”“抗议谴责”的形象,让中国外交更有力量了,更解气了,更有风趣了。
其中,作为中国外交界的一朵金花——华春莹,就更引人注目了。她以“端雅而松弛有度,亲和但不失锐气,从容却自带威严”的形象气质,折服世人。无数外媒记者因不敢惹她,而对她生畏,对中国生敬。
因为优异的表现,现今51岁的华春莹已荣升外交部长助理之职,离开了外交一线。但她的传奇故事,依然被人津津乐道着。
“高考状元”“情感专家”
1970年,华春莹出生于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江苏淮安市淮阴区(原淮阴县),虽然出生在干部家庭,但装着举止都很朴素大方。
在上高中的时候,她就留了一头短发,显得非常干练。她是学校的活跃分子,组织活动能力很强,不仅是班级的团支部书记,还兼任学生会主席。搞策划、做主持、召集人员,她样样干得有声有色。
“副业”干得出色,“主业”学习同样不落人后。1988年,华春莹曾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英语系,妥妥的“高考状元”。
这个世界很残酷,因为有很多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华春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初入大学的时候,她还带着较重的苏北口音,成绩也并不是特别突出。为了超越别人,她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据大学舍友回忆,因为只顾学习,她是大学四年宿舍里唯一一个没谈恋爱的。不过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没有情感经历的她却被同学们称为“情感专家”。
据称,每天晚上在宿舍里举行“卧谈会”的时候,有女生遇到感情问题,都喜欢听华春莹的点评。她们认为她“看问题特别成熟,总能说到人心里去。”包括一些烦恼问题,她也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在大学里,华春莹获得了一个很美丽的别号——“迎春花”,因为她的名字倒过来是“莹春华”,正好是“迎春花”的谐音。
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山茶花并称“雪中四友”,它的花色端庄秀丽,不畏寒威,适应性非常强,这与华春莹的形象气质非常贴近。也因此,在一些同学眼里,华春莹就是一个干大事的人。
1992年,外交部来南大招兵买马,华春莹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成了当年外交部招录的应届毕业生中,唯一的女性。当时她的同学都不相信,因为在上一届只有4个男生被招进外交部,而在当年88届,就华春莹一个人。
从“拼命三娘”到“中国最不好惹的女人”
华春莹自1993年入职外交部后,曾辗转世界各地出任了多种职务。磨砺了20年后,于2012年接替姜瑜出任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并成了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的第27位发言人。
2019年7月,华春莹再次履新,升为外交部新闻司司长。作为外交部发言人,也是国家的“传声筒”,华春莹的言行举止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态度,不能出一点差错。
所以她不仅要牢记专业知识,还要熟知国内的社会文化知识,包括国外的经济、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知识,都要能对答如流。
不拼命,哪有舞台上的潇洒自如?在近30年的外职业生涯中,华春莹保持了勤奋自律的作风,属于典型的“拼命三娘”。
特别是遇到重大外交事件或访问,加班加点就是常态。甚至有时候访问一结束,她就会病倒。但她却从不言累,展现给世人的,始终是一副自在从容的笑脸。
周总理曾形象地将外交官比作“文装解放军”。文气与武气兼备,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外交官。而华春莹身上,正好兼具这两种气质。
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华春莹是如何怼服外媒记者的。
2016年南海事件期间,当有外媒记者讥讽支持中国的只有8个国家时。
华春莹反笑道:“我们知道个别西方媒体有时会把白的说成黑的,现在才知道,他们居然连简单的数数和加减也有问题。”
当《纽约时报》称中俄监听特朗普的苹果手机时。
她机智回应:“美方有些人真是在不遗余力角逐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并幽默地建议,如果担心苹果手机被窃听,“可以改用华为手机”。
在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之前,针对美媒唱衰中国的言论。
她回击道,“希望他们能够和中国人一样健康快乐的生活。”
“做人不能太美国。”“中国不欠谁,不求谁,更不怕谁。”“谈,大门敞开谈;打,奉陪到底。”
“中国的目标不是超越美国,而是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中国。”
类似的金句还有很多。文而不弱,狠而不露,肃而有趣,这就是华氏外交。反抗强权势力,她不怒自威,不辱使命,有力有据有节,让国人听了大呼过瘾。也因此,华春莹也被称为“中国最不好惹的女人”。
华春莹为什么能这么狠?
但你要是以为她就是一个专门怼人的狠角色,那也错了。她有“刚”的一面,同样也有“柔”的一面,不过那是因人而异。
有一次在老挝万象的记者会上,全场只有30个坐席,当华春莹发现一位迟到的日本记者没坐席时,就曾关切地询问对方“这样不凉吗?”
后来在这个记者的一再谦让下,华春莹还是像大姐一样,把座位让给了对方。还有一次,在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一位外媒记者焦急地称耳机出了问题,华春莹立即暂停回答问题,并安抚记者说会等他换好耳机。
等记者重新戴上耳机后,她又细心地重复了一遍回答。
大事讲原则,小事有温度。大国外交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智慧,更是气度胸襟。这是奉行丛林原则的西方学来的。
这就是华春莹能折服那么多外国记者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她自身的魅力之外,另一个原因则是,她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有一次在香港,一位学生问华春莹:作为一名外交部发言人,什么是最重要的?她毫不犹豫地说了两个字:爱国。
在她看来,是国家强大的实力,给了外交话语权。现在中国人说话有人听了,有人信了,那是国家实力在背书。
所以,华春莹一直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只有把国家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她所说的话才会更坚定、刚毅,不容置疑。
中国外交的力度与温度
其实,在中国外交史上,像华春莹一样的巾帼英雄还有不少。在她之前,外交部曾有过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姜瑜4位女发言人。
其中,李金华是外交部第一位女发言人,曾于1987-1991年之间,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频频亮相。
第二位女发言人是范慧娟,于1991年上任。当年她担任发言人时已经56岁,是女性发言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第三位女发言人是章启月,她在1998年被任命为外交部发言人时刚满39岁,是中国“最年轻的外交部发言人”。
她经历过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在当年的记者会上,她曾利用多媒体技术揭露美国的恶行,严正中国立场,为国家争取到了国际支持与同情。
章启月之后,则是行伍出身的姜瑜。在记者会上,她总是保持着一副优雅的微笑,谦和低调但却非常坚韧。再之后就到了“最不好惹的女人”华春莹。
这5位女性发言人的变化,也是中国外交变化的一个缩影。如果细看她们的照片可以发现,她们都是一副短发形象,显得非常亲和、果敢、大方。
在新中国成立初的30年里,中国处于被封锁打压的状态。那时候中国外交的战斗气息非常浓,所以发言人也基本都由男性担任。
后来进入改革开放,中国开始拥抱世界,也需要世界了解和接纳中国,由此中国外交部开始启用了,更具亲和力和柔美风姿的女发言人。
但自美国重返亚太以来,随着美国对华打压升级,中国的外交风格又开始变得强势起来,越来越主动,也越来越从容。
从华春莹被称为“中国最不好惹的女人”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中国外交风格的变化。也因此,有不少外媒给中国外交贴上了“战狼外交”的标签。
但其实这是对中国外交的误解。中国无意攻击任何人、任何国家。不管是在过去贫弱的时候,还是现在强大的时候,中国都不会向任何强权势力妥协,也不会欺压任何朋友。
中国外交之所以也会展现“狼性”一面,那只是为了反击敌人的需要。
并且,从中国重用女性外交官也可以看出,中国人是很注重“以柔克刚,以弱化强”的古老智慧的。相对于“战狼外交”,中国更倾向于平衡外交,有力度更有温度的外交。
而华春莹们,就代表着中国外交的温度。作为世界大国,中国不以权欺人,不以势压人,而是以德服人,用温度来感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