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黄金时期”:1927年-1937年之间,到底是什么情况?
“花好月圆岁大饥,小桥流水人相食。”——对民国黄金十年的评价
1927-1937的经济建设
民国的十年黄金期,主要指的是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后,所执政的十年期间。
在这十年时间里,国民政府确实也做了不少实事,比如在那被外国侵略者把控了半个多世纪的关税耻辱问题方面,做出了一定进展。
由于当年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一次次战争中屡战屡败,随之而来的是一次次割让土地、增加赔款,甚至连关税的自主权,也掌握在了侵略者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的关税都位列世界最低。
也就是我们想出口商品的话,税率由洋人来决定,往往要付给对方很多的关税,我们占不到一分利益;而国外的货物想要运到国内,几乎都不用给我们交税。
这不仅有损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且是一件奇耻大辱之事,是“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动写照,在那样敌强我弱的环境下,我们只能任由洋人“宰割”,没有任何话语权。
据资料显示,1928年我们的关税收入只有1.3亿元。
从第二年开始,国民政府对我国的进口关税做了调整,这标志着我国在关税制定和执行方面终于有了自主权,不用再被洋人牵着鼻子走。
这一举措对于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有了很大的改变,直到三年后我国的关税收入翻了一番多,达到了3.8亿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以当时的国民政府财力水平,仅凭借关税,就能解决国内大小事业的正常运行。
其次,“要致富先修路”,在这十年时间里,国内新修了多条公路,为构建便利的交通网做出了很大基础工作。
便捷的交通,对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带动作用,这一时期的轻工业发展,达到了空前鼎盛的时期。国内整个工业资本增长,基本能够保持在10%以上。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来说,10%以上的增长,已经超过了第一工业革命之国的英国了,当时他们才只有3%左右的增长。
外表华丽的工业资本
但是连续十年的工业资本高速发展下,为什么在淞沪战争爆发后,还是因为武器装备等战略物资的匮乏,而被对方打得天花乱坠呢?
一方面,工业资本,仅仅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规模,不能等同于国内生产力和生产总值。而且我国的工业发展,不同于英国原发型的、独立自主生产型的工业发展模式。
我们是通过引进别的国家先进的技术,进行后发型的发展,这种方式起初的确会带来高速高效的增长收益,如同民国初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是它缺乏可持续的增长。
加之我们国家从清政府开始,战争连年,政局动荡,财力也不断地外流,而且我国的工业基础和体积本来就很小,所以也没有能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另一个方面,民国十年所发展的工业,大多数还是轻工业,所以在钢铁炼造业、轮船制造业、武器设备制造业等方面我们没有任何进展,这也难怪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方军队陷入“手无寸铁”的尴尬。
要说“小米加步枪”的处境基本上是咎由自取,因为在民国期间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毕竟我国的“老大哥”苏联当时已经走完了两个“五年规划期”,积累、总结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据统计,当时苏联的钢铁产量已接近2000万吨了,煤炭产量更是达到了上亿级的规模。
钢铁生产、冶金制造、车床生产等工业发展已成为人家的主心骨产业,但凡这个时候主动去学习一下技术,主动照搬一下重工业的发展模式,老大哥也不可能不教。
何况那时候国家也有殷实的财力,只要愿意花钱就能买到技术、工人和车床。所以,为什么政府不购买技术发展重工业呢?
虚伪的国民党政府
这就说到了“黄金十年”之所以外表华丽,但社会没有取得实质性发展的关键原因——那十年实际上是大资本家买办资产阶级,赚得盆满钵满的十年。
对于民国政府来说,他们当然知道发展重工业所要付出的代价,一来投入很高,二来回报周期很长,三来有风险,最后即使赚了钱,也会落到工厂创办者和社会力量的手中。
做这样的买卖,显然不符合国民政府资本家的野心,他们只关心自己赚得够不够多,只想不费吹灰之力静待关税的征收收入,压根不会顾及百姓的生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国民政府一直打着“实业部”这么一个虚头巴脑的框架,发展油料出口、渔业等,真正的“实业”没有任何成果。
那么,就没有人想要建设钢铁厂、发展重工业吗?
有的。
早在民国初年,热心救国的实业者们,就提出过建设中央钢铁厂的建议,当时老蒋也是很有信心,热情投入,还专门加了宋子文和孔祥熙等人与会商议此事。
结果,多方为了利益争执不断,就这么推诿扯皮、纸上谈兵谈了七年后,事情不了了之,工业的事,硬是被各大军阀割据给搅黄了。
本质上,民国政府所代表的还是买办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利益和权力,政府实则是个空壳子。任何社会发展的成果到了最后都进了大资产阶级的口袋。
包括之后老蒋为了买飞机发放债券,名义上是为了团结一致全面抗日,实际上是利用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大面积的号召宣传抗日口号,达到募集资金的目的,最后这些钱也都进了杜月笙、宋子文的口袋。
再说到关税问题,也只是表面上的自主,“弱国无外交”的环境下,真正制定和调整税率的时候还是会被强国所掣肘。
当时棉花的税率就受到了日本的干扰和施压,那一年日本的棉花产量很高,于是他们试图改变我国关税税率获得高额利益。
国民政府随之提高了棉花的进口税。
这一做法,导致日本因棉花获得高额收益,而我国的棉纺织业,经历了一整年的寒冬。
但是不能说这十年,我们国家的重工业完全没有进展,反而在东北一带的矿业发展如火如荼,只不过都是外资控股,而且还是日本人。
他们占据了我国78%以上的矿业资本。
结语
所谓黄金十年,只有轻工业有一些眉目,国内工业整体水平低下,无法满足人民生产生活保障,所谓经济增长、财政收入颇多,也都是满足了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这些硕鼠巨贼。
这十年间,劳苦大众仍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被头上的“三座大山”压得不能动弹。
而这段时间的社会积弊,也造就了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各方面实力的低下和战争的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