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的桂系军阀,为何是各路军阀中最后崩盘的?
清政府倒台后,中国大地上活跃着各路军阀。
比如东北三省的奉系张作霖军阀,山西的晋系阎锡山军阀,广西的桂系李宗仁军阀,控制西北地区的冯玉祥军阀,这些大军阀是蒋介石的主要竞争对手。
除开这些大军阀,另有一些二线小军阀,比如湖南的何健,四川的刘文辉,贵州的王家烈,云南的龙云等。这些小军阀没有一线军阀的实力,但也各自招兵买马,盘踞一方。蒋介石对付他们,主要采取拉拢收买的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敌的入侵,大多军阀都逐渐分崩离析。但只有李宗仁的桂系军阀,始终具备与蒋介石一较高下的能力,这是为何?
桂系军阀为何是各路军阀中最为持久的那个?
什么是新桂系军阀?
很多人提起桂系,便对旧桂系、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什么的分不清楚。这里先提前解释一下。
我们所说的“桂系”,一般是指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集团,他们建立在以陆荣廷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性质的旧桂系之上,属于国民党的新军阀系统,因而又被称为“新桂系”。
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新桂系的一二把手。
李宗仁
1920年,旧桂系与孙中山先生指挥的粤军爆发了两广战争,最终桂军失败,旧桂系实力大减。1924年,李宗仁利用旧桂系内战的机会,发兵消灭了陆荣廷,又于次年消灭了沈鸿英,并击退了趁机入侵的滇军唐继尧部。
至此,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控制了广西全境。
除二人以外,新桂系还有另一位巨头——黄绍竑。黄绍竑发迹比白崇禧更早,在征讨旧桂系时,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三人结成了类似于把兄弟的同盟,黄、白二人共同推举宽厚仁慈的李宗仁做大哥,三人组成了“新桂系三巨头”。
新桂系“三巨头”
统一广西的新桂系,选择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政府联合。不久后,李宗仁游说蒋介石,促成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北伐军以桂系第七军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为主力,连战连捷,先后击破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部。第七军又帮助国民政府控制了江西、两湖地区。为了表彰第七军的勇猛作战和卓越战功,第七军获得了“钢七军”的称号。
1929年,桂系与蒋介石矛盾激化,双方爆发了蒋桂战争。蒋介石联合各方政治势力围攻新桂系,新桂系暂时垮台,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逃往香港。1930年,新桂系趁着局势混乱重返广西,再次执掌了广西武装。
而后,新桂系参加了各军阀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不幸在大战中战败,自此退守广西,基本失去了角逐天下的能力。
战败让新桂系三巨头互相埋怨,黄绍竑产生了与蒋介石握手言和的想法,李宗仁和白崇禧则拒绝投降,于是黄绍竑退出了新桂系的领导体系。
这也是我们后来提到桂系,一般只知道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原因。
广西兵猛如虎,恶如狼
中原大战大大削弱了地方军阀的实力,红军得以在这个时期快速发展。回到之前的问题,同样是地方军阀,同样是战败,为何只有桂系能和蒋介石掰掰手腕,并在各路军阀中最晚崩盘呢?
首先便是军队原因。
军队是军阀维系统治的基石。广西兵以勇武著称,有“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美誉。连美国将军史迪威都称赞过:广西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兵。
广西地处中国南疆,在古代长期是流放犯人之地。广西经济落后、匪盗横行,同时又处于蛮荒之地,多有蛇蝎猛兽出没,为了生存自保,这里向来“武德充沛”。壮族人民创就了一种名为“壮拳”的民间武术,相传,在广西人人习练“壮拳”,个个身手非凡。
广西兵出身于广西,战斗力要比其他地区士兵高上一截。
桂军在接收兵源后,还会对其进行军事训练,比如武术格斗、班排战斗演练等,经过专业训练的桂军,自然要比抓壮丁抓来的部队能打。中原大战后,湖南、广东、云南各军阀集结了12万兵力,企图占领广西,被李宗仁白崇禧带领2万兵力击败。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对广西兵的战斗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跟桂军打过仗的红军说:白崇禧的部队,爬山爬树游泳样样精通,打起仗来跟猴子一样精。
彭德怀老总也评价道: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只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对挺进大别山的队伍做出过指示:在歼敌顺序上,先打最弱之保安队,再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
可见在中国大地上,广西兵战斗力强是公认的。
抗日战争时期,1200万人口的广西出兵100万,加上劳工一共450万人,出兵比例全国第一。抗日战场上的桂军,也通常是作为国民党军的主力存在。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国军想要和日军打成平手,平均下来需要使用5倍的兵力。
而广西桂军,却经常能与日军打出1:1的战损比,有时甚至能以1:2的战损比击败日军(太湖阻击战)。台儿庄战役,这个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大捷,也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桂军打的。
桂军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军队过于勇猛,让对手十分忌惮。这便是很多人不愿招惹桂系,或者把桂系定为最后一个目标的原因。
山高路远坑深
其次,桂系可以久持,也与广西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与桂系处于同一时期的奉系军阀兵强马壮,军阀首领张作霖坐拥三四十万东北军,兵工厂、陆军、海军甚至坦克部队一应俱全。当时的东北,可以说是东亚最为富饶的地区。
但东北所处的位置注定引来虎狼的垂涎,难以久守,张作霖只能在日本人、苏联人和南京政府之间左右横跳,于夹缝中求生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东北地区首当其冲。
张作霖存在较大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张作霖绝不是与日军精诚合作的,不然日本人没有必要在皇姑屯将其炸死。张作霖死后,张学良面对日军和蒋介石的压力,几乎是不战而退,将东北拱手送出。
相较于东北军,桂系所处的地区就不那么容易遭受侵略。广西北部西部有山川之险、东部南部有江河之固。与其相邻的,是龙云的滇军、王家烈的黔军,以及湘军、粤军等部,战斗力均不如桂军。
日军虽有“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欲平中国,先灭广西”的评论,但也绝无越过东北军,越过蒋介石的中央军,飞到广西先打桂军的可能。
解放战争时期,桂军作为维系军阀统治的工具,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但解放军制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并没有先对付桂系。只有在全国大势已定的情况下,解放军才会以追剿残敌的姿态,对桂系动手。
桂系所处的位置较为偏远,这也是决定其“最为持久”的重要因素。
首领“英明”,懂得保存实力
最后,桂系的领导人相比于其他军阀头目,显得较为“英明”,懂得在内战中保存实力。
1930年中原大战,反蒋同盟中以冯玉祥的西北军实力最为强劲。冯玉祥拒绝了手下“留退路”的建议,豁出老底与蒋介石死磕,冯玉祥扬言:“胜则在江南组织政府,败则不惜同归于尽”。结果便是西北军在战败后分崩离析。
李宗仁和白崇禧,更懂得在内战中保存自己的实力,他们在战前就给自己留足了后手。胜则飞黄腾达,败也能回老家,不失为一方诸侯。果不其然,在战败后,广西大本营仍处在桂系的牢牢掌控之下。
李宗仁
红军长征期间,蒋介石一边围堵红军,一边盘算着借红军之手,来一招驱虎吞狼,以期控制地方军阀。黔军军阀王家烈,就是被蒋介石的中央军反客为主,最后拱手让出了贵州。
但白崇禧等人看穿了蒋介石的野心,并作出了相应动作。老蒋让追堵红军,桂军就推诿扯皮;红军路过广西、无意进攻时,桂军就“礼送出境”。
红军过湘江前,白崇禧还故意让出桂北重镇全州,好让中央红军快速通过。可惜红军在李德博古等人的领导下,没有把握住这一战机,这才导致了湘江之战的惨败。
血战湘江
蒋介石质问白崇禧“放虎归山”,白崇禧就反讥中央军“作战不力”、“蒋公今天消灭几千红军,明天消灭几万红军,为何红军越打越多呢”,一番言论把蒋介石气得暴跳如雷。
保存实力,是李宗仁、白崇禧在内战中,将自己集团利益最大化的体现。但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李宗仁等人出于民族大义,带兵出广西与日军决战,很少出现故意保存实力的现象,桂军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桂系最终覆灭
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再次爆发,桂军又恢复到了推诿扯皮的状态。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开战,作为精锐的桂军选择了作壁上观。
大战在即,白崇禧受命指挥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当得知国军的部署后,白崇禧帽子一摔,拒绝指挥战斗,国民党军最终在“徐州剿总”刘峙的指挥下迅速崩盘。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白崇禧应该是这句话的忠实践行者。
但俗话又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蒋介石的中央军败了,解放军渡江挺进大西南,桂系军阀的命运也就走到了尽头。
打完三大战役后,中央军大批的武器装备落到了解放军手中,四野携大胜余威,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衡宝一战,白崇禧指挥20万桂军,没能吃下孤立无援的四野135师,反而被135师反手打掉了“钢七军”军部,桂军军心震动,四野顺势歼灭了包括“钢七军”在内的4.7万桂军精锐。
桂军残部退守广西。解放军四野联合一野、二野对桂军进行了大包围,最终消灭了桂系十余万部队,解放了广西,桂系成为了最后崩溃的军阀。
任凭士兵勇猛善战、地理位置极佳、统帅足智多谋,桂系最终还是败在了解放军手下,难以抵抗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