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儿子们
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有皇子十六,皇女八人,养孙女一人。其中皇八子皇太极继承皇位,成为清太宗文皇帝。
努尔哈赤的皇子都是在动荡中出生长大,有的跟随父亲东征西战,立下战功,被封王封爵,也有后来参与权利斗争,被杀被废的。更多的实践创造了更丰富的历史内容,通过比较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真实的东西。
皇长子:褚英 万历八年(1580年)褚英出生,这年努尔哈赤21岁,褚英只有4岁。由于母亲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跟随父亲奔波于刀光剑影之下。努尔哈赤起兵之初,首先面对的是一些族人的对抗和暗杀。曾经有刺客来袭,努尔哈赤就把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儿东果格格藏进板柜底下(幼年遭遇这种横逆之事,人会抛弃一切幻想,快速成长)。
皇长子褚英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这年褚英十八岁),努尔哈赤命他讨伐安楚拉库(我们有多少人能在这个年纪率兵打仗?倒不是因为褚英厉害,而是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抗战期间也有很小的前辈就可以带兵打仗的。),他不畏险阻,披甲上阵,领兵飞速前进,星夜驰至,取屯寨二十处,其余屯寨尽行招服,获人畜万余(战争不劫掠,如同做生意不赚钱一个道理,士兵人嚼马喂就要钱财,打一次仗必须劫掠,没有劫掠的战争,会被自己拖死的。道理古今一同),胜利回师。回去以后被努尔哈赤封为洪巴图鲁,晋封贝勒。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褚英27岁),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到赫图阿拉归服努尔哈赤,请求建州派兵前去迎护家眷和部众。建州军在一个叫乌碣岩的地方,遭到乌拉兵的堵截。褚英则与代善各率兵500,分两路夹击乌拉军。褚英率先冲入敌阵,吼声震天,无人敢挡。乌拉兵兵败逃窜,“如天崩地裂”。这一仗,建州兵斩杀乌拉兵3000多人,获马5000匹,甲3000副,代善擒斩了乌拉大将博克多。褚英广有战功,努尔哈赤因其英勇,封号曰“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
辽阳大战时,曾经贪杯贻误军机(贪杯误事此一大病),解除兵权。但是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和褚英不和(其实人无完人,谁都会有问题,但是总是要团结大多数人,否则孤家寡人很难以成事,褚英在蜚悠城反对叔叔舒尔哈齐的意见成功,是因为那次的看法是正确的,而不代表他一直正确,他被情绪淹没了理智,不能回头了),于是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党同伐异,未必没有),努尔哈赤经过调查也发现了褚英的存在的问题,解除了他的兵权。
褚英将不满溢于言表,后被废除太子之位,幷且被软禁,之后褚英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扬言等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再一次告状(少年得志也要读书养性,过刚则折,须有阴柔之气调剂。)。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下令处死褚英,年仅三十六岁,葬于清东京陵。清太宗即位后,改封其为广略贝勒。(过刚者,图谋易就而刑灾难免。)
皇二子:代善 代善与褚英都是大福晋哈哈纳扎青的儿子。代善年轻时即参与了统一女真诸战役,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 ,16岁的代善第一次跟随努尔哈赤从征哈达、辉发、叶赫等国,论军功封贝勒。斐优城一战时他才24岁,努尔哈赤因代善奋勇杀敌,就赐与代善“古英巴图鲁”美号。“古英”乃满文音译,意为“刀把顶上镶钉的帽子铁”,巴图鲁为满语中“勇将”之意。[5] 既英勇,又硬如钢铁,更是勇士之最。这个尊号,有清一代,仅为代善所独有。
皇二子代善
代善曾经和五大臣一起告发过自己的哥哥褚英,褚英被罢政以后,代善在诸子中年岁居长,骁勇善战,军功卓著,拥有正红旗、镶红旗二旗,努尔哈赤令大贝勒代善代政,并说:“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指代善)收养。”于是代善权势显赫。
万历四十一年,统众灭乌拉部。布占泰奔走叶赫,所属城邑都归降努尔哈赤,编户万家。
1616年(天命元年)春正月初一,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国,定年号为天命。叙群臣功,代善与堂弟阿敏、五弟莽古尔泰、八弟皇太极被努尔哈赤封为和硕贝勒,以年龄为序,代善被称为大贝勒。
后统兵取得抚顺之战、萨尔浒之战等战役的胜利,于辽河击败蒙古军,攻占叶赫城。
天命五年,因为要侵占自己长子岳托(岳托是自己前妻的儿子,前妻之子硕托待遇也很差)的宅基地,努尔哈赤调查之下,发现他对前妻之子不好,令其分家,废掉他太子之位(努尔哈赤是明白人儿)。
代善被废除嗣位后,于1620年(天命五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亲手杀掉继妻以向汗父谢罪(额,有错则改,前妻没得罪你,后老婆即便是有挑唆之罪,也不至于处死,代善此举不是帝王道),努尔哈赤要他与诸弟发誓,今后如再怀恨众贝勒、大臣,甘愿受天地处罚(发誓其实没有啥用,都不是小孩子了)。努尔哈赤宽容了代善。代善尽管被废除了太子位,但仍得为四大贝勒之首,参与治理国政。
1623年(天命八年)农历二月复州复御王炳、永宁监备御李殿魁,分别向代善告密督堂乌尔古岱收受贿物,代善转告汗父努尔哈赤。诸贝勒审理后,拟将乌尔古岱处死,并指责皇太极、德格类、济尔哈朗、岳托四贝勒有过,请努尔哈赤惩治。努尔哈赤痛斥皇太极骄傲愚昧,谕令罚取四位贝勒牛录(大概就是这时候把皇太极得罪了)。
农历八月二十日,努尔哈赤下谕,指出诸贝勒都有过错,次日,诸贝勒上书自责。
代善上书说:“当初父汗指出我的过错,我不听从,犯了罪,父汗与众弟仍以礼恩养。我若不深切念此爱护,对我的过失,如仅仅伪言追悔,是我的过错,而在心中仍认为我正确,皇天岂能宽恕我?不要忘记我的过失。我每每想起自己的过错,后悔不已。今后我一定要摒弃恶行,勉励自己行善。如若再有过失,我身将遭殃祸。(大贝勒代善不是城府深沉之人)
1626年(天命十一年)农历八月末,努尔哈赤病逝。
代善心中很明白,他的势力最强,他的威望最高,他的年龄最大,他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大福晋所生的唯一皇子(兄长褚英已死),他是最有可能继承父位登基为汗的,其他贝勒不会也不敢起来反对。但是,他对几个弟弟的性格、抱负、才干、势力和当时的国情,也同样是十分清楚,深悉这个新汗肩负的担子之重。他知道,阿敏素有野心,莽古尔泰桀骜不驯,皇太极胸怀大志,阿济格刚强好斗,多尔衮虽小,也不愿甘为人下,何况还有汗父宣布确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自己没有力量把他们制服,使他们如同汗父在世那样听从国主的管辖。而且,半年前兵败于宁远城下,士气不振,汗父晚年的弊政又激起辽民强烈反抗。周围四面皆敌,明辽东巡抚袁崇焕利用宁远大捷,广修城池,训练士卒,欲图乘机收复失地。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也跃跃欲试,准备联明反金。朝鲜更是久欲助明反击,支持明平辽总兵官毛文龙。这种内外交困的艰难重任,代善是担当不起的。这一点,代善内心十分清楚,他的左右手岳讬、萨哈廉也非常明白。
代善在翌日向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及贝勒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硕托、豪格等提议立四贝勒皇太极为汗,以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的形式拥立了新汗。皇太极即位后,代善也能顾全大局,极力维护八弟皇太极的统治和权威。
1635年(天聪九年),代善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1636年(崇德元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被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代善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压抑。1643年(崇德八年)皇太极逝世,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1648年11月25日(顺治五年十月十一日)病死于北京,终年66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1671年7月(康熙十年六月),追谥曰烈。1754年10月(乾隆十九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1778年2月(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庙。
皇三子:阿拜 庶妃兆佳氏,喇克达之女出。由于是庶子,没有什么大的富贵,也没有资格参加政治斗争,早年有军功,给自己挣了点本钱,授了三等镇国将军,顺治五年戊子二月二十一日巳刻卒,年六十四。顺治十年五月,追晋镇国公,谥勤敏。(庶子啊,一言难尽)
皇四子:汤古代 也是同样命运,母亲是庶妃钮钴禄氏。三等镇国将军。崇德五年(1640年)病逝,追谥为镇国克洁将军。
皇五子:莽古尔泰 他是大妃(哈哈纳扎青去世后的继妃)富察氏衮代的儿子。少时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拉部,英勇善战,连克六城。天命元年(1616年)四月,受封为和硕贝勒。天命四年(1619年),参加了萨尔浒大战,先随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全歼明总兵杜松所率的六万之军,又南下歼灭刘綎部四万余众。天命五年(1620年)受命追袭明军,直至浑河。天命十一年(1626年)攻击喀尔喀巴林部,独自率兵渡河,斩俘甚众。太宗即位后,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是四大贝勒之一
天聪五年(1631年),莽古尔泰跟从大军围攻大凌河,正蓝旗围困了大凌河城的南方,莽古尔泰与德格类率领巴牙喇部队作为策应。明朝的总兵吴襄、监军道张春开赴救援,在距城十五里的地方驻扎。莽古尔泰跟从皇太极攻击明军,俘虏张春等人。
当合围大凌河的时候,莽古尔泰向皇太极上奏所率部队被明朝重创。皇太极偶然诘问他:“我听说你率领的军队不听从号令并且贻误了军机。”莽古尔泰生气的说:“没有这样的事。”皇太极说:“如果告你们的人属于诬告,那么应当治他们的罪;如果情况当真属实,你所率领的一部能没有罪吗?”说完,皇太极就将要起身乘马。
莽古尔泰说:“大汗为什么单单与我过不去呢?我本来就非常的顺从,难道还想要除掉我吗?”说罢莽古尔泰用手拿起自己的佩刀,数次用眼睛怒视皇太极(莽古尔泰有点楞)。他的同母弟弟、贝勒德格类怒斥莽古尔泰犯了悖逆之罪,并用拳头打他(这个事吧,皇帝在眼前,哪有弟弟打哥哥的道理?)。
莽古尔泰更加的愤怒,将自己的佩刀抽出刀鞘(这就是御前抽刀事件)。皇太极非常气愤,因而怒骂当初莽古尔泰之母继妃富察氏犯罪时,莽古尔泰亲手弑母邀宠的事情(有说是莽古尔泰亲手勒死了自己的母亲的,但没有确切的记载)。其后诸贝勒商议莽古尔泰大不敬之罪,夺去和硕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削五牛录,罚银万及甲胄、雕鞍马十、素鞍马二。
天聪六年(1632年)十二月,莽古尔泰抑郁成疾,暴病而亡, 也有的说法是正常死亡。皇太极亲自到他的丧礼上去,三鼓钟过后才开始回去;又在中门设置灵堂来祭奠他,大哭之后才肯回宫。
天聪九年(1635年),莽古尔泰的亲妹妹莽古济格格属下的冷僧机控告莽古尔泰与德格类、莽古济格格曾经盟誓,将要危及皇太极,并且以莽古济格格的丈夫琐诺木为证人。随后,皇太极搜到牌印上“大金国皇帝之印”十六枚。最后以大逆之罪追夺莽古尔泰爵位。莽古尔泰余子被废黜宗室资格,子孙由黄带子降为红带子。
同时,正蓝旗建制被取消,属员被分别编入正、镶两黄旗,“八旗”一时成了“七旗”。但时隔不久,皇太极又将正蓝旗恢复,只不过恢复后的正蓝旗已今非昔比。
皇六子 塔拜 母亲庶妃钮钴禄氏 有军功。天命十年,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有功,授三等甲喇章京。天聪八年,进一等。寻封三等辅国将军。崇德四年九月,卒。顺治十年,追封谥“悫厚”。他有个儿子大家应该知道,就是康熙大帝里面撺掇鳌拜造反的班布尔善,班布尔善,累进封辅国公。以附鳌拜,谴死。
皇七子 阿巴泰 母亲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也是有一定地位的。他比较努力,成就挺多。天命八年(1623年)阿巴泰参加了远征蒙古扎鲁特部。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他参加了一系列对明朝的征战,主要有:锦州之战(1628年),北京之战(1629年),大凌河之战(1631年),山海关之役(1633年),宣府之役(1634年),北京、昌平、定兴之役(1636年),征明之役(1638年),松锦之战(1640年),征直隶(今河北)、山东、江苏之役(1642年),[14] 以及征朝鲜丙子之役(1636年)。天聪十年(1636年),他同其弟阿济格率兵征明,深入内地,连破昌平、定兴等12城,大小战斗58次,掠获人畜18万,大获全胜。崇德七年(1642年)十月,阿巴泰被任命为奉命大将军统军征明。清军自长城黄崖口南下,冲入内地,在60天里纵贯直隶、山东,并蹂躏江苏一部。据报,一共攻克城镇94座,俘虏36万人,掠获黄金12万两,银220万两。这次远征前后历时7个多月,第二年六月,阿巴泰才率军返回辽东,阿巴泰率师进入了盛京城。
皇太极在位的18年中,阿巴泰因各种过失受到的处罚不少于10次。耐人寻味的是,他虽屡屡被罚,只是罚银、罚物,银子固然赔了不少,却从来没有受过降爵或削爵的重惩。原因在于:其一,阿巴泰一生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其二,他出身偏房,长期被排斥在最高权力核心以外,这反而成全了阿巴泰,一次次骨肉相残的争斗,从来没有波及到他。其三,他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在朝中享有很高声望。其四,对这位爱发牢骚的兄长,皇太极不能不有所宽容。当然,皇太极的宽容是有限度的,比如他对桀骜不驯的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就不讲宽容,而是毫不留情地把他们置于死地。他对阿巴泰网开一面,是因为后者既出身偏房,又有勇无谋,对他从来构不成威胁。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晋封为多罗饶余郡王。
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阿巴泰统率左右两翼出兵镇守山东,剿灭满家洞土寇后再退兵。满家洞为活跃在山东嘉祥一带的抗清武装,他们挖遍地洞,出没其中,形成一定声势。清军用土石塞填地洞,攻破十几处。继而阿巴泰派遣都统准塔击败驻扎在徐州一带的南明军队,积极准备南下。
顺治三年(1646年)三月二十五日,阿巴泰病逝,终年五十八岁。
康熙元年(1662年),被追封为和硕饶余亲王,赐谥号曰敏。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盛京贤王祠。
皇八子 皇太极 他母亲不是大妃,是侧妃,但不是庶妃。皇太极母亲是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 ,叶赫部贝勒杨吉砮之女,清太祖努尔哈赤侧福晋,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母凭子贵,若是皇太极不登大宝,她是不能与努尔哈赤合葬的)。这个大家比较了解,我就不赘述了。
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皇九子 巴布泰 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天命十年,偕阿拜、塔拜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有功。十一年,命理正黄旗事。天聪四年,从阿敏驻永平。明兵攻滦州,巴布泰不能御,坐罢。八年,授梅勒额真。从伐明,克保安州。巴布泰匿所获不以闻,复坐罢。崇德六年,授三等奉国将军。顺治元年,从入关,逐李自成至庆都。二年,进一等。三年,从勒克德浑伐湖广,战安远、南漳、西峰口、关王岭、襄阳,屡破敌。四年,进辅国公。六年,偕务达海讨姜瓖,进镇国公。十二年正月,卒,予谥镇国恪僖公。
皇十子 德格类,他母亲是大妃富察衮代,早年被授为台吉。天命六年(1621年),率军攻打奉集堡(今辽宁沈阳东南),攻克海州。又与阿巴泰征讨喀尔喀蒙古扎鲁特部。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多罗贝勒。天聪五年(1631年),后金设六部,他掌户部事。旋出征锦州、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旅顺口等地。天聪九年(1635年)逝世。
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初二,德格类病死。同年十二月,莽古尔泰虽然已死,仍为亲妹莽古济格格属下冷僧机控告莽古尔泰与德格类、莽古济格格盟誓怨望,即将危及皇太极,以莽古济格格的丈夫琐诺木为证人,以大逆之罪削除莽古尔泰宗籍,德格类以同谋之罪,被追削贝勒之爵位。(其实他人还不错,不过受到哥哥姐姐的牵连了) 其子邓什库受牵连而被削去宗籍;德克西克,以侍卫跟从豪格征讨张献忠时战死,顺治帝下诏其子辉尔食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俸禄。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下命恢复德格类一系宗籍,赐红带子为“觉罗”。
皇十一子 巴布海 同是庶妃嘉穆瑚觉罗氏,是巴布泰的同母弟弟,初授牛录章京。天聪八年,授一等甲喇章京。其妻,扬古利女也。崇德四年,授梅勒额真,封镇国将军。顺治七年,有罪,巴布海及其妻并子阿喀喇皆坐死,籍其家予谭泰。顺治九年,谭泰诛,乃以其孥及遗产畀巴布泰。
皇十二子 阿济格 是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是多尔衮的同母哥哥,时期参加过攻打明朝边境以及朝鲜的作战;清军入关时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衮入关,顺治元年(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又以靖远大将军自边外入陕西、四川,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顺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镶在大同的叛乱。顺治五年(1648年),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阿济格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英王阿济格乘摄政王多尔衮病死之机,欲谋乱夺政失败。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议政王大臣会议阿济格罪,将其幽禁,其子劳亲被革去王爵,降为贝子。阿济格在幽禁期间,不仅没有一丝收敛,反而益加狂暴无礼,在监房内私藏大刀,暗掘地道,声称要放火烧毁监房。
顺治八年(1651年)十月十六日(11月28日),诸王以阿济格悖乱已极,留之恐贻后患,应立即处死。奏入,顺治帝令其自尽,除宗籍。
乾隆十一年(1746)平反,重修园寝(亲亲睦族)。
皇十三子 赖慕布 其母庶妃西林觉罗氏 天聪八年,授牛录章京。崇德四年,与议政。七年,从阿济格伐明,败宁远兵。上御笃恭殿赉师,阿济格不待赏先归。赖慕布坐不劝阻,夺职,罢议政大臣。顺治二年,封奉恩将军。三年,卒。十年五月,追封谥辅国介直公。
皇十四子 多尔衮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睿亲王多尔衮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皇十五子 多铎 为大妃阿巴亥之子 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豫亲王多铎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皇十六子费扬果 生于天命五年(1620年)十月,生母不详。费扬果在皇太极在位时,因犯罪被赐死,削除宗籍。康熙五十二年,命复宗籍,赐红带为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