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之母王采玉:丈夫早死,听信面相先生所言,二嫁嫁入蒋家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功不可没的女人,蒋介石的成功除了宋美龄,当然离不开他母亲王采玉,如果当初王采玉真的出家做了尼姑,恐怕历史格局又不一样。
但历史就是历史,它就这样发生了,再次嫁入蒋家的王采玉,不仅生下了孩子,而且这个孩子还成了历史不可磨灭的一笔,正的应验了面相先生说的:“贵子可期”。
1 从富家小姐到落魄农家女
王采玉的爷爷王毓庆在清朝年间曾官至九品,所以王家也是大户人家。1863年,这个家庭增添了一个女娃,爷爷取名为王采玉。
王家搬迁到葛竹村,王采玉的父亲叫王有则,从小便熟读诗书,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是他一生的志向。
但是他却屡考不中,经过多次落榜之后,最后不得不放弃为官这条道路。
王采玉的父亲虽然不喜做农活,但是头脑灵活,还贩卖过土地,老年时回到家乡。
那时他们家已经在走下坡路,王采玉正是家族败落的亲历者。
过惯了少爷生活的王有则,不管生活的困苦,不喜劳作,只躲在家里吟诗看书。年轻时进京赶考花费了不少钱,虽然做过生意,但是家里毕竟吃饭的人多,即使没米下锅,王有则也不愿意劳作,家里的光景越来越难。
王采玉小时候,家境还比较富裕,父亲闲来无事,也会教女儿几句诗,写几个字,但是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王采玉能够学到的东西很少,相反她的女红倒是做得不错。
因为是富家小姐,又接受了一点教育,王采玉的思想也不是那么封建。
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变成了一个农村女子。虽然转变有点大,但是王采玉不惧怕这些困难,小小的她便早早出来,扮演了父亲的角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养活着一家人。
这个时候就能看到王采玉身上坚韧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品质,这也为后面在磨难中坚强生存下去打下了基础。
2 丈夫早死,带发修行
18岁的王采玉已经长得亭亭玉立,即使到了清朝末期,这个年龄已经属于剩女了,所以父母为她张罗了第一门亲事。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这是千百年来没有改变的一个规则,虽然王采玉家以前是大户人家,但是现在已经是农民了,农民的女儿只能找个差不多的丈夫,再加上王采玉已经18,再不嫁出去就变成老姑娘了。
在离葛竹村20里地的曹家田村,有一个适龄的男子,俞某,他在王有则的一个本家做长工,身强力壮,手脚勤快,做了几年长工的他还是有点积蓄。
因为到了结婚的年龄,所以也托东家为自己牵线做媒,而这个东家正好看中了家道中落的王采玉。
在相互了解后,王有则对这个女婿还是比较满意的,而王采玉知道家里的情况,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只能顺了父母的意,嫁给了俞某。
一个是家道中落的大户人家小姐,一个是干力气活的长工,奉父母之命成婚,成婚之前彼此都没有了解,婚姻生活肯定会出现摩擦,而这种摩擦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王采玉自小在环境良好的条件下长大,所以她的个性比起一般的农家女子还是要娇气一点。丈夫俞某是农家子弟,脾气非常暴躁,他们经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吵起来,有时俞某还会动手打妻子。
忍受不了的王采玉经常往娘家跑,曹家村和葛竹村离得不远,这体现出了不远嫁的好处。
每次王采玉跑回家哭诉后,俞某都会到老丈人家去道歉请罪将妻子接回去,次数多了,俞某也被岳父教育得磨了性子,对王采玉好了不少。
眼看着夫妻感情渐渐升温,能够好好过日子。但是造化戏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结婚的次年迎来了他们的第一次儿子,夫妻两人的高兴劲还没过,儿子便突发急症夭折了,对王采玉夫妇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这年的秋天,霍乱来袭,曹家田村也未能幸免,王采玉的丈夫俞某不幸感染瘟疫,猝死。
生命中两个重要的人离她而去,王采玉的心里是悲苦的,精神上的悲苦不能言说。那个时候大家都非常迷信,认为王采玉命格不好,克子还克夫,是不详之人,受到了夫家人的排挤和全村人的风言风语。
王采玉的母亲一直信奉佛教,万念俱灰的王采玉萌发了遁入空门的念头,但是娘家一件事情打乱了她的计划。
这次霍乱殃及的范围比较广,葛竹村也在其中,而王采玉的父亲也不幸感染去世。
家里只剩下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生活一时陷入了困境,王采玉只得回娘家帮扶家里,靠着自己的手艺和能干维持生活。
她家附近有个“金竹庵”的尼姑庵,里面的老尼姑去世后,王采玉最终还是做了尼姑,但是她的只能妥协让她带发出家,为年轻的女儿留下后路,要感谢王采玉母亲的坚持,自己的女儿日后才能顺利还俗嫁入蒋家。
3 听信面相先生所言,还俗嫁入蒋家
王采玉在尼姑庵里面的生活可以说还是很安静富足的,里面有一块足够一个人吃用的田产和菜园,她种的粮食不仅够自己吃,还经常接济家里。
虽然是粗茶淡饭,但是她喜欢这种青灯相伴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劳动自给自足,还没有人打扰。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被一个路过的面相先生打破。
这个面相先生路过尼姑庵时讨水喝,在王采玉为他端茶时,他仔细看了王采玉的面相,并且告诉她:“你面透福相,贵子可期,晚年风光,不如舍庵再嫁”。
本来无欲无求的王采玉被这个面相先生的几句话动摇了,那颗年轻的心不再安宁。
恰巧溪口玉泰盐铺的老板蒋擎聪丧妻,家里又要做生意,还有照顾年幼的娃,而且蒋擎聪四十五岁,便想着再娶。
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王采玉的表哥王贤东正好是蒋擎聪的账房先生,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便想着撮合表妹和自己的老板。一来可以和老板更细更近一步,二来还解决了表妹的终生大事,何乐而不为。
经过一番交流后,23岁的王采玉成为了四十五蒋擎聪的第三任妻子。
进门后的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人品获得了家里人一致的认可,不得不佩服她的高情商和处世的能力。
结婚后的第二年,王采玉顺利地为蒋家诞下一名男婴,取名为“瑞元”,也就是后来的蒋介石。
那时的人还是比较迷信的,所以说他们都相信面相先生说的“贵子可期”,对蒋瑞元抱有很高的期待,虽不说大富大贵,但是希望能够光宗耀祖,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后面王采玉又为蒋家诞下了两女一男,但是只有一个女儿存活了下来,所以最后王采玉是一儿一女。
好景不长,或者说王采玉真的克夫,在嫁入蒋家的第9个年头,丈夫也因为瘟疫离世。
一个再嫁的女人,面对一家人,还有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没有了公公和丈夫的庇护,处境可想而知的困难。但是蒋擎聪的大儿子蒋介卿已经长大成人,有了主权意识,父亲离世后便想着和养母争夺属于父亲的家产。
而封建时期都有个规矩,女子不得继承家业,何况王采玉还是后续嫁入蒋家,自然会有人认为她会私吞蒋家的家业。
王采玉不想争辩,于是玉泰盐铺归蒋介卿,她们母子分得三间老屋、三十亩耕地和一片竹山。
再次守寡的王采玉,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是仍然相信面相先生的话。
所以她倾尽全力培养蒋瑞元,送他上学堂,找最好的老师,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接受新式教育。
所以蒋瑞元虽然顽皮淘气,但是学习还是勤奋上进,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母亲死前他不和毛福梅离婚,母亲一死便提出了离婚的要求,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4
王采玉的一生在那个时代可谓是相当悲惨了,家道中落,两度失去丈夫,还失去了三个孩子,这些事情放在很多人身上一件就足够了,但是她却承担了常人难以承担的痛苦,面对艰辛勇敢地活了下来。
一般人家的女性,在丈夫死后,为了体现自己的忠贞,都会选择守活寡至死。
王采玉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遁入空门的,如果不是面相先生的一番话,可能她真的会在尼姑庵里面平静地度过后半生。
其实王采玉对世间还是有眷恋的,不然也不会因为面相先生的几句话便动摇了初心。
如果王采玉真的选择孤老,那么历史的长河中便会少了蒋介石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