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摸私处,了解“性器期”的身心特点,比恐吓更重要
早上和朋友视频聊天,她家儿子快四岁了,在旁边趴着扭动身体摩擦着生殖器,朋友有点尴尬的说:“这孩子现在好喜欢这样,之前是喜欢用手摸,被他爸吓唬说,再摸就给剪掉,现在不敢摸了,又生出了这个坏习惯。”我跟她说,其实孩子之所以在这个阶段,喜欢刺激私处,是因为他们的身心正处于性器期,当我们了解了这个阶段的身心特点后,就不会觉得那么不雅和苦恼了。
一、 什么是性器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及:
在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个体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1、口欲期(0-1岁左右),快乐来源为唇、口、手指;
2、肛欲期(1-3岁左右),快乐来源为忍受和排粪便,肌紧张控制;
3、性器期(3-5岁),快乐来源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父或恋母;
4、潜伏期(5-12岁,兴趣转向外部,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
5、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转向异性,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
“性器期”是精神分析中“性本能”框架下的概念,在弗洛伊德的观点中,人的行为受本能的强大内力所驱使,人的本能分为两大类: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包括性本能和营养本能,死本能,被称作攻击本能,常用塔那托斯(希腊神话中的死神)来指代。这两种力量相互对立,也相互结合,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
弗洛伊德把人类大多数行为归因于“性本能”,他对性驱力的解释,不是单指生殖活动,而是包括了来自身体任何部位所产生的快感,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在广义上的所有以获得快乐为目的的行为。
“性器期”的孩子,处于把生殖器部位的刺激作为他们快乐的来源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对外生殖器的表现出好奇心,喜欢无意识的把手放在裆部、揪个不停,或者骑在某个物体上前后左右的扭动身体,又或是像开篇提及的孩子一样,喜欢趴着磨蹭生殖部位等。
3岁多的孩子,对生殖器的好奇,和他6个月左右喜欢把什么东西都放进嘴里去感知一样,是由正常的心理和求知动机所引发的。只是孩子在探索自己身体时,觉得把手放在生殖器的位置,比放在身体其他部位愉快的感觉更多,所以就更喜欢重复这个动作。在保持卫生的前提下,这些动作并不会对孩子的生殖器产生器质性损伤。
当孩子无意识的对生殖器的摩擦、玩弄时,这些行为本身并没有性目的,不会伴有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和成年人“自慰”行为的区别),所以也不涉及“性早熟”之类的道德和品质的问题。我们之所以关注这个行为,是为了了解背后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而明确如何更好的应对。
二、 性器期有哪些影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
合理的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如果在某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过多或过少,就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那么就会早证“性心理”发展“固着”。这种“固着”就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异常。
“性器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时期,这时期性教育的好坏,是成人性成熟的最早的基础。当我们发现孩子开始有刺激生殖器的行为时,真正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的,不只是家长应对行为的态度本身,更重要的,是家长对行为背后性别认同、性好奇的处理。
2.1 性别认同与性倒错:
个体对性别的自我启蒙,就是从2到3岁开始的。性器期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孩子在经历俄狄浦斯(恋父恋母情结)后,通过向同性父母的认同,男孩形成男性的特征,女孩形成女性特征,从而顺利完成对性别角色的认知和辨别。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
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他们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知道了这些,就算他们在性知识方面仍有欠缺,也不会遭遇很大的危险。
如果在性器期这个阶段,孩子缺乏同性父母的榜样确立,或者家长把女孩当男孩来养,把男孩子男扮女装来取乐,都会在孩子的性别认同之初产生混乱,增加孩子“性倒错”的可能。 “性倒错”,就是指女孩男性化,或者男性表现出明显的女性化的柔性气质,并且对同性有性的欲望。
对于由于生物因素导致的性别偏差,我们抱以尊重和理解。但是据不完全统计,30%的变性人是因为在幼儿时期接受了错误的性教育。曾经看过金星老师在自传中,详细描述了变性手术的过程,字字句句看着心惊胆战,试图改变自己的性别的人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那些因为家庭性教育不当,而让孩子在性别认同时产生混乱,这些孩子需要持续努力去对抗、改变和适应,这个过程中还要面对他人的误解和评判的眼光,想到这些就会觉得很惋惜,因为这些痛苦本可以避免的。
3.2 性好奇与性罪恶、性抑制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表明,对儿童开展早期性教育,不会导致青少年性行为的增加。相反,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对性有正确的认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从而避免因性无知使自己和社会遭受巨大损失。
在面对“性器期”的孩子玩弄生殖器或摩擦阴部时,有的家长是抱着孩子长大后自然就懂的“无师自通”的育儿观,下意识去回避,对孩子的性好奇有意的忽略和敷衍。这些“性抑制”的教育观,容易让孩子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在无法监管的情况下去吸收错误的经验。
还有的家长是把性教育列为禁忌,严厉呵斥制止,把性等同于淫秽,谈性色变,很容易让孩子建构出“性罪恶”的观念,形成怯懦、敏感、自卑或孤僻的性格,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和发展。
曾经自封“贞操女神”的涂世友,在其38岁时公开其处女检查证明,并把“婚后三年内不能有性生活”作为征婚条件之一。这种过于形而上的守贞观,对未成年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对成年人而言,已经影响到个体的恋爱社交和生存繁衍,反而是一种自我束缚,这就是性抑制和性罪恶教育下的一个代表性的极端。
三、 如何应对孩子的性器期?
面对孩子抚摸生殖器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如何应对,以及如何处理行为背后的性别认同、性好奇的问题呢?
3.1 过渡行为——温和引导;
如果孩子发现我们在这个事情上过分忧虑的话,
他们就会故意持续这样做,以此来引起我们的关注。
当孩子摆玩生殖器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往往会认为他们遇到了性问题,所以用斥责或恐吓给予高度的关注,而孩子之所以会持续这个行为,一方面是生理上的愉悦感,另一方面是心理机制上,他们知道这是父母害怕的行为,想借助这个行为炫耀自己。
当父母关注到孩子在空闲时在无意识的摆弄生殖器时,不要在语言层面点破,找到更新鲜有趣的事情,陪同孩子去完成,以此来转移注意力就好。
多留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行为多发生在孩子的睡前、醒后,和觉得无所事事的时候。所以在这个阶段,让孩子玩累了困意来袭时,再上床,睡醒了就起,不赖床,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帮助的。
一些需要留意的细节:给孩子穿宽松舒适的内衣,减少对孩子的私处刺激,勤晒被褥、换洗贴身衣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2性别认同——让同性父母在场;
俄狄浦斯情结发生在希望占有母亲全部注意力,
被骄纵宠坏的孩子身上。
对于家有男孩的母亲来说,在“性器期”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把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父亲身上(如果离异,这个角色也可以是舅舅、外公等同性长辈),孩子通过对同性父母的崇拜,内化他们的价值观和标准,是确立自己性别角色的重要一步。
在性别认同的树立中,我们还要树立性别平等观,注意厘清传统观念中的“性骄傲”的边界。很多重男轻女的老人会以调侃拨弄孩子的小鸡鸡为乐趣,这会让孩子引以为傲地模仿,增加孩子摆弄生殖器的概率。出于对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的考虑,我会明确的教孩子如何拒绝。
我会和孩子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语气认真、语调严肃地演示给孩子看,当其他人想逗他小鸡鸡时,可以把手掌直立起来推向前方,说“不行,不能摸,我不喜欢。” 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偶尔的逗弄时,孩子可以明确的拒绝和表现排斥,没有了乐趣所在,这种行为的发生概率就小了。
3.3对待好奇——自然坦诚;
正面恰当地向幼儿传授科学合理的性知识,
可以使幼儿能正确对待日后变化,防止性功能障碍和性变态等问题的产生。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有很多问题在脑袋里盘旋,也会把父母的每一句回答奉作标准答案。所以面对孩子好奇的问题时,父母可以态度自然的温和回答,不刻意忸怩、回避、欺骗。
之前我家孩子有次学着动画片里的小鸡破壳的模样,先蹲作一团,后“蹬蹬”配乐的自己往上一蹿站起来,说我出生了。我就告诉他:“你小时候是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妈妈的肚子里又暖和又安全,是你的小房子。”没有不好意思,也没有神秘感,然后他就乐呵呵的学着小婴儿的模样,把头趴在我腹部,说喜欢妈妈的肚子。
除了不欺骗之外,还要注意的是,不过度延伸。我们只要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简单、真实的解释就可以了,当孩子有性别意识以后,父母需要和孩子亲密有间的“不含诱惑的深情”。尽量减少让孩子接触那些超越其年龄理解水平的与性有关的东西,像夫妻生活、异性父母的洗浴换衣入厕,都需要有意识的注意回避孩子。
孩子进入“性器期”是自然的生理心理发展过程,玩弄生殖器的行为也是正常的现象,即使我们不干预,孩子在6岁以后,性心理进入潜伏期,也会把关注点转移到学业生活中,也会不用提醒就懂得隐私需要回避外人。
有人问孩子的性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答案就是“越早越好”。
在增权赋能式的性教育框架下,面对孩子的“性器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帮助孩子树立平等的性别观念,打好性教育的地基,不给孩子的行为加压、不让孩子的人格发展偏离轨道即可。
参考文献: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
阿德勒著《自卑与超越》、《儿童教育心理学》
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