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83万人,面对关中大地震,明朝政府是如何开展救灾工作的?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文明,然而再灿烂的文明也无法预测大自然的巨变,频繁的自然灾害往往会破坏人类的发展。公元1556年发生在陕西华县的关中大地震,无疑是人类灾害史上的一次空前大灾难,面对83万人的死亡人数,明朝又是如何开展救灾工作的呢?
作为因农民起义而起,最终建立封建王朝的明朝来说。其统治者十分清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只有百姓安居,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固。为此,从建国伊始明朝的统治者,就十分重视国家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救灾工作,有着一系列完备的救灾体系。
明朝嘉靖年间,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不论是科技还是文化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然这一时期的明朝,南有倭寇祸乱海疆,北有鞑靼袭扰边陲,但整体社会环境还是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政府机构相对明朝末期而言,仍能较好地发挥统筹管理作用。
但发生在嘉靖三十四年的关中大地震,无疑为明朝政府的救灾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大地震影响
由于地震爆发的时间,是当日的子时(夜间23点-次日凌晨1点),民众大多处于睡梦之中。加之该地区处于人口集中的汾渭盆地,因其特有的黄土地质,百姓大多以窑洞作为居所。8级的大地震,使得这次的死亡人数极为庞大,达到了83万人之多,地震波及范围涉及十余省,其中尤以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的华县最为严重。
地震不仅给当地民众带来的极大的伤亡,同时也对该地区造成了众多如塌方、地陷、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隔绝了地震发生区域与外界的交通及联系。
明朝政府快速反应
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不可能拥有现代社会的即时通讯能力。为摸清地震实际情况,明朝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来了解地震灾害的实际情况,当明朝政府在正月确认了灾情报告后,当即派出户部左侍郎邹守愚(后于次年在灾区感染瘟疫去世)作为钦差大臣前往震区开展救灾任务。
这里说一下,这次的大地震。明朝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政府拖延到二月才派出官员,二月从北京到地方的是钦差邹守愚,其他方面的人员早在地震发生后就在明朝的灾害应急体系下开始奔赴灾区了,而且就明朝的交通和通讯环境,腊月二十二发生的事,中间核实灾情,确认方案,调集物资和人员,哪一个不需要时间,而且那是在明朝,仅仅用了一个月就能派出钦差和救灾物资前往灾区,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效率了。
同时,由于大量地方官员在地震中死亡,震区政府机构无法正常运转。明朝迅速从周边安全区域调集了大量优秀官员赶赴灾区,维护灾区的正常秩序。同时,为督查赈灾钦差和临时调任灾区官员的工作,明朝政府还派出了回访大臣前往灾区,做好地方善后工作,将地方政府官员赈灾的执行情况好坏与官员的考核、升职挂钩,极大的调动了官员的救灾积极性。同时鼓励官员上书谏言,反省政策开展的得失,安抚民众。
同年嘉靖皇帝还亲自下诏,要求面对此次地震,官员们需要“人人痛加反省,各尽其职”,以避免出现懒政,保证灾情的及时处理。并以祭祀的方式,发表祭文,以帝王的身份代表国家向灾区人民给予慰问,希望受灾民众能早日走出灾难的阴霾。在一定程度上对安抚民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面对如此巨大的灾情,自然少不了赈灾拨款。相对于运输缓慢的救灾物资而言,明朝的赈灾拨款,速度就快了许多。到达灾区的救灾款,赈灾官员根据灾民的年龄、性别和受灾程度来进行分配,使灾后初期生活无着的灾民得到了及时救助,保障了他们生存所需。
而在发放救灾款的同时,明朝政府考虑到地震毁去了这一地区民众的主要生活来源,特地在嘉靖三十五年,“以地震免山西蒲、解、临晋、安邑、夏、芮城、琦氏、平陆、荣河九州县嘉靖三十四年秋粮。”
地方政府行动
明朝地方官员在第一时间,将灾区情况上报中枢,等待国家救援的同时。就根据明朝政府的相关规定,迅速开展舆情调查,维持治安,以有限的资源开展自救工作。我们可以看到如《三原县新志》中有这么一段记录:如嘉靖乙卯冬十二月,穆宁中正任陕西三原县知县,遭遇“非常地震,人死十之三,坏屋十之八九,盗贼群起,人心汹汹,赖公安缉”就可见地方官员在维护社会治安所作出的努力。
在发动政府部门安定社会的同时,地方官员还积极联合乡绅,发动群众联合维护社会治安。并以身作则捐出薪俸,支持灾区的自救工作。同时利用有限的资源招抚流民,恢复生产,极大的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民间自救
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如果完全依靠国家,肯定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为此,明朝一直都有鼓励和倡导民间力量参与自救的行为。在此次大地震中,灾区当地许多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乡绅,大族以及寺庙僧众都迅速的参与到了灾区自救的工作中来,在明朝政府救灾大部队到来之前,填补了这一救灾黄金时间的空白,并在政府救助到位之后,形成了政府救助的强大后备辅助力量。
结语
可以这么说,面对损失如此巨大的关中大地震。财政状况还未如明末那般恶劣的明朝政府,从上到下,从政府中枢到民间,都被充分发动了起来,参与到了这次的救灾工作中。面对8级的大地震,他们没有选择退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在当年就将这场大地震的伤害降到了最低。防止了流民的大量出现,有效地恢复了震区的民生。切实的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正所谓治政与德,唯有德政方能长治,若为荒政,内忧外患,顾此失彼。希望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不再遭受自然灾害的威胁。以此纪念所有为救灾而奋斗的英雄们!
参考文献:
《地震记》;
《明世宗实录》;
《荒政汇编》;
《三原县新志》;